航天科技集团以信息化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日期:2013-09-13     评论:0    
核心提示:2013年6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完美收官。

2013年6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完美收官。这不仅是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型号工程有效实施的一个缩影,特别是近年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信息化产品,全面提高了航天产品的信息化水平,有力保障了“神箭”和“神舟”各种数据的有效安全运用。

信息化助力科研生产

近年来,通过信息化建设,集团公司初步建立了运载火箭、航天器的研发平台和能力体系。以基于模型的产品定义技术应用为标志,建立了面向设计、制造、试验与管理的数字样机体系;以数字样机应用为标志,建立了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能力体系;以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为标志,初步建成了覆盖航天产品全业务的数字化工程管理体系;以网络、资源、标准、体系的集约化建设为标志,建成了统筹、共享的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

载人航天工程系统中承担发射任务的火箭一直面临着复杂信息系统的离线应用与数据回传的难点。对此,一院启动了发射场总装现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及系统应用,解决了以前管理信息系统中无法解决的数据质量问题,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在神舟十号发射场测试期间,作为飞船总体设计的五院,通过信息化技术,以发射场为控制和实施中心,首次实现了发射场与北京调度的实时交互、发射场测试数据回传北京以及发射场与北京两地同步数据判读等多项创新。八院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总体总装设计、热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在轨维修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研制效率,降低了研制成本。

信息化提高科研生产效率

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将信息化融入并贯穿到各项科研生产体系的建设中。围绕“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和生产一代”的方针,集团公司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同时,对各大科研生产联合体进行信息化协调,保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高效运作,大大提高了科研生产效率。

在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集团公司开展了型号产品研制、音视频、计划、质量等数据的整合应用,实现了跨地域、跨专业的协同。其中,集团公司利用AVI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70家单位基于图文档、产品结构的研制过程协同,实现了图文档的跨域会签;利用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全部研制单位基于质量问题、A1采集卡及过程的协同,以及对质量问题的“举一反三”和“质量归零”管理;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部生产单位基于公共基础区的物资选用和齐套信息协同,提高了物资选用的效率,实现了对关键元器件的调度,提高了采购效率。

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集团公司面向总体、电器等专业,构建了基于知识的总体参数化、电缆网、管路铺设等15类80余个快速系统,实现了涵盖航天器总体、结构、热控、总体电路(电缆网)、遥测遥控设计等关键环节的快速设计,通过快速设计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总体布局及电缆网设计效率。

信息化助推集团公司发展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集团公司信息化队伍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成功研发出了以AVIDM、OSCAR(数据软件)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可控的航天软件产品,不但有效支持了型号研制工作,也在航天以外的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今,加大航天信息化建设,提高运作效率,已成为推动航天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强航天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仍是集团公司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航天人在继“神箭”和“神舟”为代表的航天高科技产品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将继续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航天科研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发展提高,为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