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应用于我国灾难恢复和数据保护领域,提供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共享共用的灾备服务。
这是记者在第八届中国灾难恢复行业高层论坛上了解到的。
灾难恢复是数据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数据丧失可用性和可控性时,仍可通过灾难恢复技术挽救回来。
有预测显示,目前全球数据量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全世界需要管理的数据将达到35ZB(1ZB约为1000亿TB)。庞大的数据为当前信息安全提出挑战。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称,当前,我国灾备中心的建设处在自建自用的状态,水平参差不齐,灾难备用系统和产品研发系统与国外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必须寻求更好的办法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应用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北京邮电大学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辛阳称,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灾难恢复系统成本更低,恢复速度也更快。
目前云计算环境下的容灾备份尚未形成产业化,也存在对资源的需求过高,现有的标准体系匮乏等问题。专家建议加强云计算灾备技术的研发,并支持产业化。同时规范灾难备份系统管理体系,尽快建立容灾备份通用标准和国家信息安全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