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安庆段发现一头死亡壮年江豚,经医学解剖鉴定,该江豚因肺部、肝部发生病变死亡。专家认为,病死江豚出现或与长江水质环境变差有关。
水质污染致江豚病死
据介绍,21日中午,安庆市枞阳县铁铜乡一渔民在铁铜洲洲头附近江面发现一头已经死亡的江豚,立即将江豚打捞上岸,并向当地渔业部门报告。安庆市渔业局派出专家组前往调查。专家组负责人安庆师范学院动物学教授、淡水生态所所长于道平告诉记者,长江安庆段是长江干流江豚最密集的江段之一,江豚的死亡在安庆江段也时有发生,今年这是第一例。
死亡江豚长约1.7米,重约120到130斤,皮肤灰黑色,非常光滑,尾鳍较粗壮。“这头江豚体格健壮,年龄大约是10岁,牙齿完整,皮肤完好。”于道平表示,这显示江豚并不是船只螺旋桨等外力致死。通过对该江豚胃、肝脏、肺等器官的解剖,初步鉴定为胸膜炎导致肺部疾病死亡。于道平表示,该江豚的死亡很可能与长江水质受到污染有很大关系。
水质持续恶化治理难度加大
随着部分污染企业从东部向西部迁徙,水污染也呈现自东向西、从下游向上游扩散的趋势。记者了解到,目前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不少农户超量使用农药或禁止的剧毒农药,导致水体被农药所污染。部分高污染企业将工厂由大城市迁往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能力薄弱,大量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这些废水通过农业灌溉使得污染物再次进入食物链,造成二次污染。
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说,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水质污染严重,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中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4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
水质检测不能总“靠鱼预警”
前不久在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中,从广西方面出现死鱼到检测出水质超标,居然用了5天时间。公众想问的是,水质出现异常,下游主要靠上游预警,而上游预警难道主要靠鱼?检测污水基本靠鱼听起让人无法接受。水质污染须要一定时间,然而鱼在受到污染的水质里面并不会迅速死亡而是要经历一个抗逆的过程,并最终无法适应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在水质由好变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得到预警,并继续喝这种受过污染的水。
纵使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也不是靠鱼预警的理由,如此解释只能折射出相关部门的懒政无所作为之嫌。水质污染得不到及时侦测说明该部门没有对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更没有水质污染的预见性,依旧被动的治理水质污染,若有关部门定时检测上游有无涉嫌污染企业,发现并对其整改,提高水质变化的预见性又怎能出现靠鱼预警的闹剧?
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目标,水则是人民每天必须摄入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并对人身体造成不可逆影响。若人民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又何谈民生改善,所以环保部门需改变以往对污染“亡羊补牢”的态度,要提高环境的预见性,避免这种靠鱼预警的闹剧再次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