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日期:2013-08-19     评论:0    
核心提示: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要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是国务院近日在《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这个消息传来,立即成为业界一个焦点话题。

推进绿色转型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亟需的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今年来各地地方政府在发展与保护环境上的积极行动不可磨灭,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需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要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是国务院近日在《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这个消息传来,立即成为业界一个焦点话题。

众所周知,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方向,绿色发展形态和消费模式,绿色环保并不仅仅意味着产品的环保,更需涉及到企业发展模式中的低碳、健康、节能减排等全方位的要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目前包括中国、韩国等世界很多国家均处于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其中韩国每年用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投资占GDP的2%,中国约为1.5%,计划于2015年将投资额提高到GDP的2%。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承认绿色经济转型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且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资源环境压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现在全球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二氧化碳排放很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地球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近日,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中国资源效率:经济学与展望》称,中国在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水和废弃物问题。

经济发展转型的难点在哪里?正是在于利益的取舍,在于政绩观念的矫正。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而言,平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要有放弃眼前利益的勇气,更要有谋划长远利益的胆识。当我们拿自然资源换取财富时,可谓一本万利,财富来得很快也很容易。放弃这种高消耗、低产出的产业,就是要主动放弃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是自我割肉的做法,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如果不放弃,我们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那就是青山变秃山,清水变污水,最终的恶果也只有我们自己吞下。

不以GDP论英雄,将生态环境、人民福祉纳入对干部的政绩考核。这是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必将在矫正唯GDP的政绩观上起到关键作用。在此指导思想下,各地要比拼的不仅是发展速度,更是质量与效益。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各地在推进生态保护、发展绿色经济上的实质性作为,而不是为了经济体量上的数字增长,不顾条件地大干快上,投产一些重复甚至落后产业。

绿色经济是现代化进程中更先进和科学的生产方式,转型成功不仅能打好物质基础,更能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实属浩大工程。

首先,要提高生产效率,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提高效率离不开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依靠原创性创新,更要对创新有更宽阔的理解。

第二,更加科学的规划布局、土地更加集约利用等都在经济绿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减少、更加科学的规划布局、土地更加集约利用等都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让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我做起,全民参与进来。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新型发展道路,每个人都是绿色转型的直接责任者。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转变观念,从意识上高度重视,更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