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政府采购市场的it采购高峰期还没有到来,但是各地陆续上马的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却使it市场迎来了一波采购高潮。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3月至今,各地智能交通相关项目的总数已经突破了500个。随着城市管理措施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交通管理的规则也变得更加充实。智能交通安防技术也日益科学化、通用化。智能交通在中国火速发展,RFID技术应用同样如日中天。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道路应用遍地开花
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推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地位。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道路交通管理
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化道路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检测、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违法检测系统,以及全市“122”交通事故接处警系统。
公共交通管理
建成了动物园公交枢纽运营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公交抢修救援调度系统,brt智能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管理
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高速公路信息中心,实现了五环路和六条高速公路的联网监控,并与交管部门共享。
出行信息服务
自主研发了浮动车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有效扩展了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的范围,有力的促进了北京市交通信息服务发展水平。
电子收费
在全市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3万多辆出租车开通了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完成了八达岭、京津塘高速公路包括13个收费站、33条专用车道、3个标签发行点与一卡通卡兼容的不停车收费(etc)试验系统。
客货运输
建成了包含全市10家省际长途客运站的联网售票系统,5家出租汽车安防监控中心(其中2家开展了调度服务),8家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建立了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
rfid成智能交通得力助手
交通运输部对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构建大交通格局是蓄能已久了的,国家铁路局并入后,交通运输部开始发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交通运输部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完善和调整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推进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研究制订综合运输枢纽规划。智能交通如今技术应用同样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推手。
在机动车辆证照管理业务上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道路交通管理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电子摄像监管技术,也就是大家都熟识的“电子眼”。它可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可视图像和大量交通管理实时信息。缺点是容易受地形、建筑物、大型车辆及其他障碍物遮挡;受天气(如雨雾等)能见度和夜间照度等因素影响,可靠度相对较低。据相关调查,社会上部分驾驶员为了躲避“电子眼”的监管,故意遮挡、污损、涂抹机动车辆号牌,甚至出现了“克隆车”等严重违章、违法的行为,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交通流检测及交通违章取证上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道路车流检测一般为线圈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线圈地下埋置技术的优点是技术成熟,易于掌握,计数精确度较高;缺点是安装过程对可靠性和寿命影响较大,维护或安装时会中断交通并且会影响路面寿命,易被重型车辆、路面修理等损坏。视频车检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车流检测技术,在进行路面维修时一般不影响它的使用,但车流的检测精度,以及其较高的故障率,限制了其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在交通意外救援和特殊车辆监控上的应用
通过在在主干道上、各高速公路出入口及交叉路口,设立rfid信息采集点,当车辆通过时,阅读器得到通过车辆的id及经过时间,形成记录,这样便可以准确知道车辆的行驶路线,及大概位置。一旦车辆发生突发意外,需紧急救援,而又不能描述具体事发地点时,交通管理部门可迅速根据事主提供的车牌及事发时间等线索,搜索该时段内发生意外车辆的相关行驶信息,确定大致事发地点,以方便救援队伍及时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减少意外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rfid在不停车收费中的应用
rfid在路费征稽、高速公路或各种停车场收费中的应用体现为不停车收费。利用RFID技术,通过与银行帐户的捆绑,可实现电子钱包结算,不停车收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收费站、停车场出口等因收费效率低而引起的交通堵塞,提高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在收费口等待时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减轻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