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饺”引发餐桌隐患

   日期:2013-08-02     评论:0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这一民间热门话题,一直存在,从未被超越,围绕食品安全无外乎就标准、舌尖安全、餐桌隐患、监管等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热议。“毒水饺”事件背后映射的就是舌尖安全、行业标准等,专家指出,餐桌隐患必须零容忍,决不能姑息。

食品安全”这一民间热门话题,一直存在,从未被超越,围绕食品安全无外乎就标准、舌尖安全、餐桌隐患、监管等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热议。“毒水饺”事件背后映射的就是舌尖安全、行业标准等,专家指出,餐桌隐患必须零容忍,决不能姑息。

“毒水饺”引发舌尖上的中国安全

在7月30日的庭审中,犯罪嫌疑人吕月庭出庭,这是他首次面对公众媒体。从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月间,日本千叶、兵库两县3个家庭共10 人,在食用了天洋厂的速冻水饺之后,先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在事件被日本媒体报道之后,中国食品的声誉严重受损,据日本媒体的调查,日本的消费者开始不信任中国食品:表示会继续购买中国食品的仅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

天洋厂也因此蒙受巨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天洋厂立即召回6719箱正要启运的水饺产品,并且还从日本市场紧急召回产品,直接损失就达500万元。

“毒饺子”事件发生之后,中外媒体云集石家庄。天洋食品厂也及时向媒体开放,众多记者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并没有发现天洋厂存在明显食品安全隐患。甚至还有女记者在考察后表示,在进入车间前,连眼影和胭脂都要被擦掉,可见工厂的卫生把关是非常严格的。

这些“毒食品”为何“野火烧不尽”?随着食品安全法修订被国务院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食品安全”这一民间热门话题,一跃成为国家机关的重要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标准成食品行业有效法规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标准,是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判定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的品质。如果他们对产品的基本品质没有把握,对其安全性没有信任,那就会减少购买此类产品。

尽管标准很重要,但食品领域多套标准共存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更新滞后。这意味着,多套标准之下,一些标准互相重复、打架,另一些重要标准却是一片空白。

比如,除食品的质量标准外,还有食品的卫生标准;此外,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在国家层面上,有强制标准、推荐标准和指导标准。这些食品标准加起来大约有5000个。

多套标准交叉不一、矛盾重复,不仅容易引发公众质疑,更容易让行业和企业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甚至会避高就低。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大类,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仅果蔬这一类行业标准,就分布在农业、林业、商检、商业、轻工、供销6个主管部门。

专家指出餐桌隐患必须零容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毒食品的危害,可谓人人皆知。“逐利的心理、缺位的监管和过低的违法成本,是毒食品屡禁不止的三大主要原因。”专家指出,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如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抓到谁,算谁倒霉,而诚信和道德底线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已列入国务院2013年立法计划。有关专家认为,衡量食品安全法修订版本成功的一个试金石,就是看消费者维权收益是不是高于维权成本,商家的违法收益是不是低于违法成本。

要健全立法,更要执法到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认为,事实上,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已较为完备,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将最高法定刑从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法定刑重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但从执法层面看,管理多头、职责不清,尤其是行政不作为的问题非常严重。少数执法机关只是把管理当做收费,收费之后就放任不管,不认真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监管职责。

中科院院士许智宏等专家还认为,单靠监管来确保食品安全是不现实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是企业诚信的缺失。没有诚信,食品安全问题就防不胜防。建立诚信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如实行黑名单制度,禁止不良商贩从事食品行业,促使食品企业诚信生产。今年4月实施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就明确规定,经营者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触犯法律,将终身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这个行业。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