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八成食用冰来自无资质“黑厂”

   日期:2013-07-31     评论:0    
核心提示:“肯德基冰块门”事件的发酵让自制冰块的监管空白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北京夏季食用冰流通市场的总产值约5亿~8亿元,但全北京有正规资质的食用冰制造企业只有6家,市场上超过80%的食用冰都是没有资质工厂生产的“黑冰”。

“肯德基冰块门”事件的发酵让自制冰块的监管空白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北京夏季食用冰流通市场的总产值约5亿~8亿元,但全北京有正规资质的食用冰制造企业只有6家,市场上超过80%的食用冰都是没有资质工厂生产的“黑冰”。

有制冰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包5kg的食用冰块市场一般卖10元,正规厂家低于6元出售肯定赔钱,但“黑冰”一包的成本不会超过3元。大量“黑冰”的存在搅乱了市场,正规制冰厂很多濒临破产。

“正规制冰厂目前主要针对大型零售和餐饮公司,而非正规的企业主要面向小型的水吧。北京5家专业做食用冰的企业中,曾经颇具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濒临倒闭,转让出去了。”业内人士说。

有制冰企业员工感叹,10年前,食用冰行业的确是暴利,但是10年后,这个行业里面的正规制冰厂很多濒临破产。10年前,5kg一包的冰块卖10元;10年后,相同规格的冰块还是10元,但制冰企业的生产成本、运营成本、运输成本都在增加。

据了解,制冰厂想要获得QS认证,需要满足建立化验室、聘用有资质的检验员等一系列条件。北京某质量认证代理企业工作人员透露,满足规定条件后,企业至少需要花费3万~5万元的认证费用,才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拿下资格认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