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参展商工作人员在介绍PM2.5监测系统。
如今,国内环保产业的热度丝毫不亚于酷热难当的天气。这从刚落下帷幕、为期四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以下简称“环保展”)中可见一斑。
作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环保展吸引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重金属与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环保各细分领域共计500余家中外企业悉数亮相。
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政策导向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未来走向。眼下,“十二五”进程过半,哪些领域将更受政策、投资者垂青?是否能从本次环保展中预测环保产业今后的发展走向?本次《产业展望》专题将分两期,通过展会期间采访部分重点环保领域的业内专家、企业界人士,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走势。
国务院近期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以PM2.5防控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已被列为我国环保工作当前的重中之重。另有消息称,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有望近期出台,预计未来五年总体投资将近1.7万亿元。在此背景之下,本次环保展的“主角”是谁早已无可争议。据记者粗略统计,有超过1/3参展企业专业从事或涉足烟气脱硫脱硝、烟气除尘、机动车尾气治理及空气质量监测等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关卡一 如何拓展脱硫脱硝新空间?
火电脱硝已取代脱硫成为减排重中之重,60余万台非电行业锅炉排放量大,仍缺排放标准
“我国每年生产40亿吨煤,一半归燃煤电厂使用,一半归水泥、钢铁冶金、燃煤工业锅炉等非电行业。目前电厂的脱硫设备安装率已经达到90% 以上,脱硝设备已经达到50%以上,到2015年还将达到85%以上。而非电行业虽然也都安装了一些,但是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路光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他介绍,按照国家要求,我国电站燃煤锅炉全面进行了燃煤污染物的严格治理,但各种工业锅炉的燃烧污染物排放限制仍比较宽松。因此大气污染物控制尤其是脱硫脱硝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电站锅炉领域。不过随着国家对其他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逐渐加强,脱硫脱硝产业还具备一定的市场拓展性。
“以工业锅炉为例,由于缺乏相应排放标准,国内约有60多万台工业锅炉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路光杰认为,非电行业的燃煤工业锅炉数量巨大、种类多、单体规模小,逐个进行环保改造成本过高,建议一方面可通过燃烧、排放、处理集中化,降低环保处理的单位成本;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清洁化改造,提高可替代能源比例。同时,他也指出,前几年煤价高企,使得环保成为影响电厂盈亏的关键点,而目前煤价下跌将提高电力行业的盈利能力,对其环保投入的积极性有正面推动作用。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脱硫脱硝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受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火电新建机组下降明显,火电脱硫市场有较大幅度的下滑,非火电脱硫市场的增长势头也因经济下滑而出现滞涨。而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颁布实施,首次对 65吨/小时以上锅炉氮氧化物的排放提出了强制性要求,火电脱硝已取代脱硫成为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2014年7月氮氧化物达标“大限”的临近,火电脱硝工程开工量已有明显增加。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近10亿千瓦的火电机组脱硝任务将能如期完成,近3000亿元的市场有望逐步释放到位;与此同时,非火电脱硝市场也将随着相关行业新标准的实施在全国部分地区快速兴起。
关卡二 烟气除尘如何适应新要求?
水泥、电厂、钢铁冶金将成除尘重地;电除尘性能发挥受改造空间所限,袋式除尘亟需提升微细粒子捕集效率
目前,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是PM2.5超细粉尘污染大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泥行业、燃煤电厂、钢铁冶金仍是目前我国三大PM2.5微细粒子排放的重污染行业,特别在工业集中的华北等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除已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锅炉机组烟尘排放限值为 30mg/Nm3以外,在2004版基础上修订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有望于近期出台,根据征求意见稿,颗粒物排放浓度将由50mg/Nm3 降低至30mg/Nm3,重点区域为20mg/Nm3;同时,钢铁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将颁布,其中颗粒物排放限值将低于30mg/Nm3。
排放限值的进一步降低,将对固体颗粒物减排起到巨大作用,而对于去除烟气中粉尘污染物的两大主流技术——电除尘及袋式除尘而言无疑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各工业部门对颗粒物控制不断提高的需求。
“目前有些在役的电除尘器达不到新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其原因并不是电除尘技术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电除尘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秘书长刘卫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上排放要求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的燃煤电厂主要采用电除尘器。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执行了比中国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而电除尘器仍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德国和日本,电除尘器的占有率具有绝对的优势,目前西欧采用的电除尘器的实际排放浓度小于10mg/Nm3。
“电除尘器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30年以上,并且是严格按照当时的排放要求及相关条件设计的。由于国家排放标准是一个逐步趋严的过程,新标准出台以后,由于改造空间受限,所以造成了部分电除尘器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刘卫平进一步解释道。
在电除尘遭受业内质疑之时,袋式除尘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水泥、钢铁、垃圾焚烧、电解、煤炭等领域应用广泛。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秘书长吴善淦介绍,袋式除尘器对微细粒子(PM2.5、PM10)具有很好的捕集效果,不受粉尘成分及比电阻等特性的影响,对入口含尘浓度不明感,在含尘浓度很高或很低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很低的粉尘排放,有力支持了国家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袋式除尘器以往并未将微细粒子的捕集作为技术发展的重点,随着国家针对微细粒子控制标准的提高,袋式除尘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捕集效率、降低阻力和能耗,建议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开发研究钢铁、电力、水泥行业去除烟尘中PM2.5超细粉尘的技术与装备,这将是袋式除尘行业未来几年投资和发展的机会。
而对于未来袋式除尘是否会有取代电除尘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各自的工作原理来讲,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哪一种方式花费代价更少,降低更多能耗就选择哪一种技术。简单评定哪个技术更优,既武断也不科学。”
不过,在目前水泥窑尾、垃圾焚烧等烟气净化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必须使用袋式除尘器。如此限制采用其他先进技术、有违公平竞争原则的做法是否过于武断?仍有待深入讨论。
关卡三 机动车尾气有多大减排空间?
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市场将很大,机动车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将会不断呈现并被广泛使用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其排放的污染物也成为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机动车行业的PM2.5排放主要来自柴油车。
2013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车用汽柴油油品升级时间表,2015年后中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且柴油标准与汽油标准看齐。
记者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控制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柴油车(机)企业的产品,发动机已经采用了先进技术,匹配了后处理装置产品,并达到了国四标准的要求。国内大型企业已开始着手进行实施国四甚至国五标准技术的储备,进行高压共轨系统、后处理装置等与发动机相匹配的试验研究,以及对主流的柴油机均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在排气温度较低情况下的性能稳定等方面正在做进一步研究。所以,机动车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将会不断呈现并被广泛使用。
此外,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为“十二五”期间机动车排放控制重点。相比较而言,各种重型商用车、农用车、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技术更加落后,基本没有采用任何排放控制装置来控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因此具有较大节能减排潜力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的市场也将很大。
在展会的日本展厅,一家名为SANSHO INC的企业所生产的燃料改制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企业中国代理处负责人宫毅介绍,这款产品是采用特殊植物性酵素将燃油的分子结构转变成极微小的粒子,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及对设备造成损害的前提下使燃油完全燃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远航大型船舶燃油效率提高3.9%),不仅能够防止二氧化碳的产生,而且可以削减70%~80%的PM2.5(煤沉、黑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机动车、工业机械、锅炉、内燃机等。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添加本品的花费将明显少于燃料所节省的成本。目前他正向中国船级协会提交产品认证,欲先从船舶行业开始打开中国市场。
关卡四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能否顺利国产化?
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设备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国产设备仍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性能、质量仍有明显差距
PM2.5浓度监测已成为国内环境监测的重点课题。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了226%,达到1414台(套)。与此相关的各种环境空气采样器设备市场增长幅度也很大,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164%,达到 1409台(套)。
根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三步走”的总体方案,2013年,将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制定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在12月底前对外发布监测数据。可以预见,2013 年环境空气监测相关设备的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虽然国内企业在PM2.5等环境空气监测设备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垄断局面,但仍不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据有关资料,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任务中,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点安装的PM2.5设备,国产仪器仅占15%的份额。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国外仪器厂商相比,国内环境空气监测设备制造商在性能和质量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最近两年在烟气汞监测设备和PM2.5 检测设备的采购中,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占领,国内企业只能看着国外企业用高额的价格占据市场。他建议,应提倡在相近技术水平情况下,优先采用国产监测仪器设备,对国外已有的先进成套设备,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
在展会期间,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开发的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除关键零部件为国际采购外,大部分零部件由国内采购与加工,保证了其较低的制造成本。系统集成了包括PM2.5、PM10、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监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