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治理难度不亚于PM2.5

   日期:2013-07-23     评论:0    
核心提示:进入夏季后,我国多个城市出现臭氧污染,经常出现臭氧浓度过高,超过PM2.5的情况,全国多个城市均发生臭氧超标告急。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尽管在污染源控制方面,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经有所遏制,但对臭氧而言,排放源还存在分布宽、难度大的情况。

进入夏季后,我国多个城市出现臭氧污染,经常出现臭氧浓度过高,超过PM2.5的情况,全国多个城市均发生臭氧超标告急。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尽管在污染源控制方面,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经有所遏制,但对臭氧而言,排放源还存在分布宽、难度大的情况。

臭氧或超PM2.5成未来首要污染物

数据显示,进入夏季后,我国多个城市出现臭氧污染,经常出现臭氧浓度过高,超过PM2.5的情况。柴发合表示,臭氧污染是季节污染物,属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害。未来控制臭氧污染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这项任务并不比控制PM2.5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认为,治理臭氧污染跟治理PM2.5污染不能分开,有时氮氧化物、臭氧也可能成为首要污染物。

与平流层中阻挡紫外线的臭氧层不同,臭氧污染主要是指对流层臭氧,通常被称为“有害”臭氧。臭氧污染是人为产物,主要由内燃机和发电厂造成的空气污染,被盛行风带动所引起的。

因此,专家们指出,我国应该实行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即将发布的《防治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模式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由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由单一污染源控制向多种污染源综合防控、由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的全面、战略性转变。”

治理难度不亚于PM2.5

在PM2.5超标严重困扰民众生活的目前,臭氧污染也悄然呈现。昨日(7月21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多位业内顶级学者均表示,从今年5月后,具有较强季节性特点的臭氧污染在全国多城市呈现,而治理臭氧污染的难度绝不亚于当前治理PM2.5问题。在论坛发言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透露,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全国 74个城市实施后,从今年5月开始,臭氧问题已经呈现,6月,全国多个城市均发生臭氧超标告急。

2012年2月29日《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新增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尽管高空中的臭氧层能起到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圈的作用,但是低层大气中的臭氧对空气却是一种污染。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解释,目前作为大气污染物的臭氧,指的就是地面和低空的臭氧。超标的臭氧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不仅如此,高浓度的臭氧还能破坏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加剧温室效应;降低植物的生长力,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柴发合介绍,臭氧污染是季节性的,主要集中在5-10月。并且,臭氧在太阳阳光和温度较高情况下生成条件充足,因此一天中下午2-3点时臭氧浓度最高。对于臭氧的控制和治理,柴发合直言,“未来臭氧控制并不比目前控制PM2.5轻松,可能更艰巨,需要付出更多。”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也指出,臭氧和PM2.5是复合污染物,两者不能分开。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尽管在污染源控制方面,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经有所遏制,但对臭氧而言,排放源还存在分布宽、难度大的情况。“因此下阶段的关键是,如何在减排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方面发力”,贺克斌表示。

专家建议减少外出

臭氧的时间性和季节性都很明显。臭氧浓度在清晨是非常低的,8点之后,随着形成臭氧的废气越来越多,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于14点到 16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8点后,臭氧浓度又恢复了最低状态。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时,臭氧很容易超标。由于臭氧的比重约为空气的 1.66倍,常常聚集在下层空间,所以个头小的儿童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专家建议,为了保护自己避免与臭氧接触,您应该关注所在地区每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建议公众在阳光强烈时减少去户外的次数,尤其是儿童、老人等体弱人群,在午后两小时内应减少户外活动,实在是需要外出的也得做好保护工作。

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测试,室内的臭氧浓度一般都比室外低50%,如果房间密封良好,采用了空调系统的话,臭氧浓度就会更低。不过,电机运转中放出的火花、静电复印及电视机的工作过程,都会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转变为臭氧。所以机电房、静电复印机房、计算机机房等都是臭氧高发地,反而要注意通风。

由于汽车尾气、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建议有车族减少不必要的开车,多用公共交通如地铁,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应认识和重视到吸入过量臭氧的危害性,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臭氧中毒。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