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正逐步走入百姓生活。
近日,有消息透露,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名单即将公布,而本次数量大约为50个,加上早些时候已经公布的90个试点城市,两批共计 140个。而据“中国智能建筑峰会”的消息称,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会有600至800个城市成为智慧城市。那么,“智慧城市”的发展到底能为市民生活带来什么?
智慧城市开启智慧生活
不久前,江苏移动联合南京市在智慧城市网站上推出了预约挂号、掌上药店和养生专家等几项信息服务,市民可以免去排队之苦,也能够通过“掌上药店”方便地查询药品说明、医疗机构和医生信息。智慧城市带来的智慧生活方式逐渐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之中。
“信息是智慧城市的根本,城市有关部门一旦掌握信息、理解信息,并且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智慧城市管理的目标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这也是城市发展受益的地方。”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夏然表示,智慧城市就是要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市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方式。
据夏然介绍,江苏镇江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就是IBM在全球2000多个智慧城市中的成功案例之一。镇江可以通过监测网络对全市的80条路线的400个公交站点和1000多辆公交车进行风险预测和运行分析,市民可以通过指挥中心了解出行信息,选择快捷线路。
而北京市交通委也计划与IBM合作建立一套交通运输专用基础架构,该系统将更为准确地收集并分析覆盖北京五环主干道和整个地下交通网络传感器发回的信息,这给及时了解北京交通拥堵信息以及交管部门及时疏导提供了依据,对深受堵车之苦的北京市民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智慧城市有助于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能够带来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而智能、可视的城市运行管理网络也为城市运行管理高效竞争提供了技术保障。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带来的经济创新以及智慧产业发展也不容忽视。”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柳絮说。
作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无锡市就将城市创新与产业发展努力做到无缝对接。近日,无锡南长区和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南长滨河新城暨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立了“汇聚全球智慧城市核心产业,共建智慧城市产业综合体标杆”的发展目标。据介绍,南长区通过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正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联动”的协调发展新模式,这对积极推动南长区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智慧领域逐渐扩大
如今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智慧医疗,出行之前可以通过信息终端了解交通状况,一卡在手就可以将生活中的水电、物业费通过电子系统支付,可以说,智慧应用已经涵盖非常广泛。不过,除了交通、电网、医疗之外,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智慧领域还有新的成员不断加入。
比如,严重的污染问题就促使河北省实施对污染源全覆盖的环保网格化监管新模式,建设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信息集成度高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控平台,这也使得“智慧环保”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领域。
涉及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包括生物识别、停车场管理等)、防盗报警、楼宇对讲等诸多方面的“智慧安防”也进入市民的生活。以家居安防为例,物联传感推出的基于ZigBee技术无线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通过安装门磁、窗磁,可以防止非法入侵,通过报警联动机制,小区保安可以及时接警管理,这比传统家庭安防的被动红外探测器更为有效。
另外,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入,城市郊区的“智慧农业”也会成为亮点。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蔬菜生产的温度调节、动物疫情的自动监测,还可以通过物联网使得郊区农户与就近的市区市场对接。位于无锡市的锡山区鹅湖镇农民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千亩鱼塘亩均效益就增加 1000元以上。
夏然表示,智慧应用越来越多,智慧领域逐渐扩大是与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分不开的。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就达到52.57%,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压力的加大,许多领域迫切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找到解决思路。
应防技术武装城市误区
智慧城市发展的优势不容置疑,但纵观全球,其发展还是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我国,“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由于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不健全,各个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柳絮认为盲目跟风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未经统筹规划及可行性论证即盲目上马,导致成效低下、资源浪费。
对此,柳絮说:“学习国内外经验要学习他们的核心思路,充分结合城市自身实际情况务实建设,比如大型综合性城市的总体发展模式可以趋向全面智慧化,成都、大连等特色城市就可以凸显应用特色化,还有那些小型区域如创新驱动型园区则可以向应用平台化方向发展。”
另外,在国内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责的明晰,城市智慧建设考核指标的明确,建设效果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一定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分工,在应用示范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应该大力发挥各项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产业发展和企业的集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政府则应该在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可以让智慧城市有更广阔和更稳健的市场空间。”
有关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进程。政府、企业、民众多方的合力,才能推动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市场化。
但同时,市场化不等于技术化,智慧城市也不只是技术城市。柳絮表示,“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仅仅是手段,仅有技术的城市是冰冷的。”契合人类和城市深层次发展需求,正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内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