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住建部公布了90个试点城市名单,引起业界一阵喧哗。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 800亿,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遴选、调查、发款等工作。随后3月,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住建部将在3个月内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5月,住建部决定开展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
如今,7月已过半,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名单却迟迟未得已公布。据媒体道称,智慧城市二批试点申报工作已面临两次延期的情况,不过是否调整原定7月底出台二批试点城市名单的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前尚未确定。更令人玩味的是,截至6月28日,住建部相关部门仅收到来自一个省的智慧城市申报名单及材料。
90个试点城市名单仅是个"数字"?
1月29日,住建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上公布了90个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一些欠发达的城市与地区也被入选,面对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差距,让人不禁为这些地区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捏把汗。
对此,一位试点城市的负责人说,"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重视的是推广应用,其次才是技术水平,这就降低了技术门槛,许多欠发达的城市也能参与,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发挥特色。"此番解释令笔者十分疑虑,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初衷理应树立建设标杆或是培养模范,如今90个试点单位各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下,盲目展开智慧城市建设是否有违初衷?如若智慧城市只是一种被推广的应用,那么试点建设的根本意义何在?
笔者认为,当下在信息化以及新一代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化逐渐失去"土地红利"这把秘密武器,城市发展必然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即使没有"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也会有"xx城市"、"yy城市"。但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智慧城市更应该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她的根本目的应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非目的。
自从智慧城市被提出以来,"大跃进"的提法屡见不鲜,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也表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所有城市都可以做,但真正达到理想的智慧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持之以恒,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是盲目乐观看看数量的变化,而要关注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如此一来,即便经过 3-5年后创建期,90个试点单位被划分"三星"行列,但真正具有引导示范的"智慧城市"到底有几个?再多的试点城市在风消云散后是否留下的只是个数字而已?
"宽进严出"挡了谁的道?
或许是吸取了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中将采取"宽进严出"。此次国家级试点的申报主体范围更加广泛,申报门槛并不高。但并不是所有申报成功的城市都能在创建期结束时被评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必须要有良好的保障,切实开展建设工作,实现申报试点时预设的目标才能完成年度考核,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