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智慧城市管理创新

   日期:2013-07-08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选择。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社会生活、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选择。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城市政府把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管理、计算模式整合起来,为社会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技术引领智慧时代

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不仅从工具层面改变了我们的管理行为、生活方式,而且在理念层面、价值层面上也对社会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三大定律之一是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信息技术产品在摩尔定律作用下,性能迅速提高,成本迅速降低。正因此,信息技术产品不再是奢侈品,每个人都能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在此基础之上,现在有人提出了新摩尔定律。新摩尔定律使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移动化,价格越来越便宜,处理能力越来越高,存量越来越大,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比如一部手机、一部iPad就可以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电脑,而且性能更高。这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个趋势为智慧城市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网络环境看,带宽越来越宽,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高。未来将出现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都能有网络接入,任何人在这个网络上所分享、传播的信息是多媒体的、智能化的。

此外,云计算的发展又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举例说,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里很重要的内容,它取决于道路基础设施、采集设备等。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是摄像设备、电子指示牌、手持设备终端、GPS等。如果真正是一个交通云,它就不单体现交通部门的信息,人口、道路情况,甚至是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都会集中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云平台提供的是一个更高效、更廉价、更有利于分享的平台。

可见,信息化展示了有以下特征的一个美好前景:泛在性,无所不在;虚拟化,是一种云计算的模式;智能化;交互性。这些特征将显著改变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和模式。

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层面的发展,未来会进入一个智慧时代。而智慧时代既是一次发展浪潮,也是一种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智慧的理念、工具、平台使用好,融入到政府管理中,改进政府管理服务,处理好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带来精准管理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一个最典型应用。正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选择。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用和发展体现在哪些层面?

最早,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底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人们开始关注智慧城市。

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有三个特征: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

一是透彻感知的物联化。所谓智慧,首先要有判断力,对周围环境、状态能够自觉识别、检测,然后能分析、处理。其次是更全面透彻的感知。比如,未来可以给社区里的每位老年人配上终端,随时掌握老人的各种状态。当老人独自在家发生紧急状态时,一个按键就能启动家里的摄像头。如果身体不舒服,老人身上的血压仪、心脏监视器等数据就会发送给社区医生,社区医生马上就能进行有针对性施救。更加透彻的感知,是物联网、智慧城市最具特征的特点。

二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光有感知不行,还必须有广泛的连接。

三是更集中有深度的计算。假设有老年人在家里生病了,会有一位医生到现场处理,而病患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一旦有需要就会有很多专家进行会诊。

如果抛弃理论层面的定义,按照IBM的观点,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功能的六大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利用技术集成起来。

智慧城市应用非常广泛。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的技术都在不断渗透、不断延伸。比如,房产信息登记。我们构建个人房产系统,更多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甚至是从反腐角度出发的。其实房产登记非常简单,因为房子从开发建设到居民购买,政府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手段和程序。在此基础上搞信息化,比社会信息化容易多了,但目前我们没有这些基础信息。像现在的社保系统,数人头都数不准。

这些技术应用,能给政府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性和精准性。现在智慧城市发展比较好的有首尔、纽约、伦敦、新加坡,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2008年IBM提出 “智慧地球”概念不久,温家宝总理到无锡调研,提出“感知中国”计划。此后,各个地方纷纷推出数字城市的发展战略。北京的一些城区、上海浦东、宁波等地已经有一些较好的平台了。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