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品牌市场之争到来

   日期:2013-07-08     评论:0    
核心提示: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国内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国内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进入机器人时代,品牌之争也成为划分市场的手段之一。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一系列因素迫使着一些制造企业改变生产模式,使用机器代替人手生产,往后几年,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到一个井喷的形势。

在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6902台,同比增长19.2%,产值达到90亿元,加上配套产品产值为190亿元。

2013年4月2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为期两天的中国首届工业机器人成果对接与交流会在风景秀丽的广东东莞松山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多家企业的业内人士参与了交流和研讨。

在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战略的带动和支撑下,我国机器人在过去20多年间得到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十二五规划中,工业机器人研发比重占863计划的27.59%。“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研发智能化、机器人模块化单元产品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预测,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在中国能持续至少20年。2011年,富士康老总郭台铭宣布,要在未来3年内用100万台机器人来替代生产线上的人力。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将专门成立机器人公司进行高端机器人研发和外购机器人的系统组装,其100万台机器人将主要用在喷涂、焊接、装配等工序上。

2012年的富士康的半年报显示,富士康国际员工数量为7.55万人,而2010年底富士康国际员工数量还有12.67万人,到2011年底则下降至9.89万人。

面对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形势,李泽湘教授和王田苗教授都指出,创新和技术是发展的关键。他指出,因为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升级、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刚性需求等因素,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将会迎来持续快速的增长的春天。机器人是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品牌、效益的体现。当前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还不成熟,性能比不上国外的产品,同时生产成本高,在市场难以争取到自己的地位。

因此,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共同提高企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打开市场势在必行。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四大公司占得份额多,但是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气候。大部分厂商更注重使用机器人带来的效益,而并不太关注机器人生产商,这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树立企业品牌,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是未来几年生产商的重大考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