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给电梯安全监管装上“千里眼”

   日期:2013-07-02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郑州等地开始尝试把物联网技术融入电梯安全监管,为电梯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自动远程报警、无线对讲、语音安抚、音视频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联动等功能于一体,既提高了监管效率,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近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郑州等地开始尝试把物联网技术融入电梯安全监管,为电梯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自动远程报警、无线对讲、语音安抚、音视频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联动等功能于一体,既提高了监管效率,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物联网融入电梯安全监管

早在2011年,北京市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发改委立项审批,伴随着该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北京市东城区2000台电梯物联网试点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今年4月份,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也开始试点电梯物联网技术,电梯将安装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系统,主要安在轨道交通等人员比较多的地方。

近日,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汇同相关企业也推出了电梯物联网平台,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监管,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据了解,所谓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技术,就是为电梯安装一部传感器,并与互联网和手机相连,它可以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向上一级平台传输信息,对电梯日常运行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对电梯故障及事故进行预警报警、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理,实现实时响应。只要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整个系统会立即启动分级响应救援机制,电梯维保人员将在第一时间收到电梯故障消息。

如果维保人员在半小时内没有处置,电梯维修的主管、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属地质监局的电梯运行监控室将依次收到报警短消息。若事故依然未得到有效处理,物联网将以时间为依据自动向上一级主管部门传输数据进行报警。

“物联网是电梯安全的一次技术革命,这项技术的应用,监管部门、维保企业、物业公司等相关负责人都可以实时了解电梯运行状况,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提高了监管效率,也避免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梯监管进入智能化时代

“靠人海战术监管电梯的时代已经结束,通过物联网技术监管电梯的时代已经来临。”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说。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电梯安全监管主要由质检部门负责。但我国电梯使用数量快速增加,而电梯设备检验人员却很少增加,这就造成了设备数量庞大与检验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基本上在全国各地检验机构都存在,而且电梯检验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培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上岗,使得检验工作量大与人员匮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检验及监管部门人员数量有限,很难保证每部电梯都能检查监督得到,导致一些“问题”电梯继续在进行使用,留下了安全隐患。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对电梯运行实现实时动态监管,有利于缓解监管资源不足,落实维保单位责任,提升监管工作的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可以说,物联网监管技术的应用,让电梯安全监管从“人工”时代迈进了“智能化”时代。

实时监控降低事故发生率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比如,采用物联网技术,一旦电梯存在停机、卡门、溜梯等情况,电梯安全检测系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监测到,并在第一时间发送短信通知物业人员和维保人员,马上启动解救困人应急预案。

同时,自动启动轿厢安抚智能语音系统,安抚被困人员,引导乘客保持冷静,避免不当操作,告知他们救援人员正在赶来。

据了解,浙江省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给杭州地铁1号线的50台垂直电梯安装了物联网系统,万一发生困人等事故,可以自动向96333报警。这套系统在前段时间内首次因为发生困人事故而成功报警。

不久前,杭州地铁1号线近江路站有人被困于垂直电梯内,96333物联网平台自动报警,96333处置人员立即打开视频监控,发现了电梯内的1名男子,确认被困电梯后,马上进行安抚,请被困人员在电梯内耐心等待救援,不要扒门,并立即指挥该电梯厂家派遣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整个救援时间只用了 12分钟。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