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空气质量再亮“红灯”

   日期:2013-06-13     评论:0    
核心提示: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空气的质量在不断地下降,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空气的质量在不断地下降,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日,环保部报告指出最新发布的第一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污染较重的前10个城市有5个位于河北,天津和北京也不乐观,分列16和17位。

京津冀空气质量再亮红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4月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新增设了区域空气质量状况报告,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比例为50.6%,低于全国平均12.9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对于京津冀来说,如何下好联防联控这盘棋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联防联控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各方都有共识,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但要打破经济藩篱,就没那么简单了。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好天气让人无比怀念,当时经国务院批准,环保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以及各协办城市建立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监管。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联防联控,也成为日后的一个典范。

2012年,北京煤炭消耗总量为2330万吨,而河北每年的煤炭消耗量高达两亿吨。一个是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较发达城市,一个是拥有62个贫困县、近800万贫困人口,仍在依靠重化工业发展的省份,如何让他们实现携手联动?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如果我们要求河北跟北京一样的标准,河北省经济所受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所以联防联控不应该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法,而是理解、合作,信息和资源共享。

对于这一点,北京、河北有共识。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我们也要把一些很好的产业布到河北去,不像过去经济单纯追求地方GDP,好的东西都要留在自己这儿,比如这次第二机场整体的规划、建设,是跟河北统筹考虑。

事实上,从今年3月以来,北京市先后与天津、河北签署区域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便是重要内容之一。联手,也许一时来看,各方都会有经济上的损失和让步,但是长久来看,换回的却是金钱也买不来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

空气监测仪器需求巨大

早在2012年10月底,记者从“2012年全国大气PM2.5监测与治理技术设备研讨推介会”上了解到,国家已投入4000万元,从美国购置相关仪器,用于各城市PM2.5监测点的建设。并且预计“十二五”期间,PM2.5监测投入估算超过20亿元。中国政府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及千亿元大气污染治理经费的拨出,无疑将催生和带动多个高达百亿的细分产业组成空气治污产业群。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吸引相关行业的厂商。例如:空气净化器。由于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普及率不高,分析师崔喜君预计空气净化器2015年的年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另外他还表示,“十一五”期间,空气净化器销售额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2015年,我国空气净化器产业将保持30%的高速增长。

诚然,PM2.5 的发布使国民更加注重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作为朝阳产业的空气净化器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15年包括空气净化器在内的室内环保产业,其年产值将达到800亿元。除空气净化器、口罩等行业。关注度最高,利润最丰厚,上升空间最大的非环境监测仪器莫属。

根据目前市场调查分析,国外仪器厂商所占优势更大,据有关资料,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任务中,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点安装的PM2.5设备,国产仪器仅占15%的份额,由此可知,国外PM2.5仪器生产商在这一市场涨势中赚得盆满钵溢,以知名跨国仪器厂商ThermoFisher为例,其PM2.5 设备销售的爆发式增长从2012年第二季度持续到了第四季度。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