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空气中弥漫着PM2.5,你开着自己的爱车,门窗紧闭,自认为安全,但是,如果你的车内有毒气体超标,它对人体的损害会远超PM2.5。
6月1日下午,由某报社联手沃尔沃汽车,在浙江元瑞沃尔沃4S中心推出了“清洁驾驶舱新车无异味”体验日活动,吸引了济济满堂的车友参与,受益匪浅是所有参加者的共同感受,不少人感叹,以后买车,先要测测空气质量是否过关。
冒雨参加令人感动
当天下午雨一直下不停,但并没有阻挡住车友们参与活动的脚步。从事商贸的钱报车友杨先生表示,他的车是近百万的豪华车,可用了两年,车内还是很臭,开车总觉得眼睛和嗓子不舒服。现在终于知道,车内装潢、配件和内饰都有可能是污染源。即使是豪华车,车内空气也可能不过关。他准备对车内空气检测一下,再进行治理。他说,买车时没有好好对比不同品牌的车内空气质量,现在真有点后悔。
同样也是豪华车车主的张先生,用车3年,一直觉得车味道难闻。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妻子不久前还流产了,张先生怀疑会不会是车内空气污染酿的祸?因为最近听说北京车友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他急切地来到现场,想要了解如何预防车内空气污染。
本次活动的关注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现场30个名额,吸引百余人报名,一直到活动的前晚,还有读者要求报名参加。车友纷纷说,这样的体验活动真是太好了,甚至还有人要求接下去再开几场,给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
车内污染严重者可致癌
清洁驾驶舱体验日上,我们特别邀请到的3位专家,成了大家追捧的明星。浙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旋里博士表示,甲醛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物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可刺激眼睛、咽喉。如果浓度高,甲醛还能引起恶心呕吐、咳嗽和哮喘等,长期低剂量会引起青少年记忆力智力下降,还会致癌。至于甲苯、二甲苯都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苯还会引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杭州七月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工程师洪忆表示,车内污染主要来自座椅、车内地板、车体保温材料、防撞填料、仪表板等车内配件。还有生产中使用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和涂料等。据调查,一辆轿车使用的黏合剂用量可达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能达到27公斤。听到这里,不少听众张大了嘴巴,原来车内空气污染危害之大如此触目惊心,不容小觑啊。
来自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的技术专家高级产品经理何嘉蓉则现场介绍了沃尔沃汽车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空气质量解决方案 I.C.E,该方案包括进气空气质量控制―IAQS、清洁驾驶舱―Cabin、内饰挥发物排放控制、接触性过敏物控制和气味小组严格测试等。其中的进气空气质量控制―IAQS则利用活性炭多重过滤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可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和地面臭氧等,还能自动测量进气的污染度。如果进气污染过高,系统会自动关闭进气口。正是因为沃尔沃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堪称标杆的车内空气质量。
超标尤其严重的当属甲苯与二甲苯两兄弟
中国的空气中弥漫着PM2.5,你开着自己的爱车,门窗紧闭,自认为安全,但南京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钱立根的说法是,车内超标的有毒气体对人体损害远超PM2.5,“消费者身在其中,无异于在‘吸毒’”。
2002 年,一位刚开上车的北京人就开始了脱发和头晕的人生旅程,一年后,北京发生了一起车内苯中毒死亡案。2004年,在中国科协进行的中国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中,1175辆样本车里,所有检测均合格的只有52辆。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检测的2000辆车里,92.5%的车内空气都有质量问题。2006年,重庆就出现了因车内污染导致肝癌的案例。而按照国家室内环境质检中心主任宋广生的说法,跑在路上的车,八成都有污染,超标尤其严重的当属甲苯与二甲苯两兄弟。
2012年9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了几位花30多万元买奔驰的车主是如何在车里被呛得浑身无力头昏眼花的。4天后,“车问网”发布《“健康汽车”检测报告》,在检测了国内32个品牌44款车型之后,调查方发现:“长安悦翔、天津一汽威志、奇瑞A3三款车型内饰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超过10mg/kg,对成人和儿童都有较大致癌风险。长安铃木SX4、华晨骏捷、昌河铃木北斗星、三菱欧蓝德等多款车型的多环芳烃含量在5—10mg/kg之间,超过儿童接触限值的25倍以上,对于成人亦有一定致癌风险。”
车内空气之毒从哪来?14种车内空气污染源:地板地毯,引擎盖隔热垫,顶棚,行李箱盖饰件,后座椅上部地毯,后座椅靠背地毯,行李箱侧饰件,行李箱地毯,备胎盖板,轮毂饰件,地板阻尼垫,发泡防石击涂料,焊封密封胶,原子灰。除了国内汽车厂家大量使用的、能够散发多环芳烃的煤焦油沥青阻尼板,生产汽车所使用的稀释剂、胶水油漆和涂料,也是散发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以及丙烯醛的污染小能手。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调查,在回答“哪一类汽车内部空气污染程度低”这一问题时,有36%的参与者认为目前并没有可靠的检测数据,根本没法判断污染程度孰高孰低。根据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兆钧的说法,目前国内车企还处于遵循成本控制原则的阶段,还没空顾及欧美国家制定的汽车空气质量体系。而与车内空气关系密切的内饰材料质量问题,则要牵涉到整车厂的零件供应商:“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目前还不具备生产高标准内饰产品的水平,因此整车厂也无法贸然对室内空气质量做出承诺。”
好车不一定有好空气
2012年3月1日,由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始执行,给车内空气设了个“国标”,但要看清楚的是——它只是条“指南”。有报道称,之所以不将这些条例设为强制执行条款,是因为“我国汽车工业仍属于起步阶段,如果采取强制性标准,有可能会对水平较低的企业造成‘灭顶之灾’。有关部门也许基于此种考虑,采取这样一个‘过渡’指标”。而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造车大国”,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早已基本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持平。
2012 年12月12日,由22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布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发现,参加检测的7款价位在9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并没有发现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标。反而是价位在25万元以上的国产高档车型中,车内空气质量的表现“并没有像价位一样高出一筹”——参检的4款中高档车型无一幸免,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