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新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能交通系统(ITS)走向新阶段,下一代移动通信和其他新的信息与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使得实现ITS的条件越来越好、发展水平越来越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引来重要时期,伴随着越来越强烈的城市交通智能需求,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应时应景。
城市智能交通需求旺盛
不可忽略的是,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近年来的平安城市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此外,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必将催生出庞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市场。具体来看,各主要细分市场发展阶段不一致,其发展潜力也有所差异。
1、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市场的容量将随着扩大。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2010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约为45亿元。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62.5亿元,增长率为19.05%。2006-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城市公交智能化
对于智能交通行业来说,智能公交同样是一个复合型的巨大市场,尽管智能公交的起点在于GPS技术,但是要完全实现智能化调度,仅仅依靠GPS是远远不够的。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10年内,100万人以上的城市都将陆续全部或部分完成对公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未来10年,智能公交系统国内市场按 100个100万人以上城市计,保守估计,每一个城市3个公交公司,平均每个公交公司5个车场,平均每个车场200辆车,总计每个城市3000辆车,15 个车场,3个公交公司,按一辆车载设备市场价7000元、一套车场软件30万元、一套智能公交总公司软件50万元计,平均一个城市全面实施智能公交系统市场规模为2700万元,100个城市总市场规模为27亿元。
3、高速公路智能化
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高速公路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的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据统计,高速公路相关的通信、监控与收费系统投资规模已经超过300 亿元。在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将是两个重要着力点。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水路运输系统智能化
目前,航运信息化主要建设内容为构建完善的航运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建成联通航运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支持保障系统,具备三级架构的广域“办公业务信息网”,同步建成主干传输、城域交换、源节点接入以及船岸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链路网”。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将会是港口与航运科技的发展主线,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关键,而正在研发的MITS(航运智能交通系统),将全面提升我国海洋运输的自动化水平,保障航运安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国家安全利益。
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ITS特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营运而生
当汽车盘旋在山间的高速公路上时,前面突然出现事故挡住了去路,此时行驶车辆迅速制动,同时向后车发出了预警信息,一场追尾事故得以避免;在公交专用道上,一辆公交车正行驶近路口,路侧的信息接收装置立刻将接收到的公交车所处位置和速度信息发送给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和协调保证该车到达路口时是绿灯,使公交车顺畅前行;如果高速行驶的小客车准备变换车道进行超车,驾驶员在后视镜中没发现旁边车道的车辆,当他转动方向盘开始超车时,车上的告警系统会马上开始鸣响和闪烁,同时车辆自动减速并驶回原车道,这是车和车之间“对话”的结果。
上述情景表明,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得车辆之间互相“交谈”,可以让车辆和路侧系统“沟通”,由此使路网的安全和服务水平达到了另一个令人难以想像的高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ITS特点
一个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完整和实时的交通信息采集;安全、实时和高效的数据交互;交通管理中心、用户终端的软件按照智能化系统的思想开发,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辨识能力;整个系统是按照智能化控制和面向知识信息处理而构成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辨识能力和控制,当然这个控制包括不同层级的控制,这也是与信息化最大的不同。拥有了这些功能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可为人们出行、交通管理和应急救援带来以下四大好处。
支持多种运输协调运行和控制。把城市道路、公路、公交、枢纽等不同尺度的运行状态作为输入参数,就可得到宏观控制方案和重要战略控制点的控制,实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最优运行。
形成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无论是高速行驶的车辆,还是人们乘坐公交、步行,都能得到可靠和可信的信息服务。车辆的行驶状况可以得到在线监控和安全预警。给车辆的重要部件提供惟一IP,用于实现运行状况和交通运行环境的识别,并提供主动推送和双向交互的信息服务。
公共交通运营调度与服务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其中包括公交专用车道内多辆公交车自动编组和队列运行的智能化,扩大智能化排班和调度系统及出租车运营调度与服务。
道路与车辆间能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交互,行驶的车辆处在路侧无线通信系统构成的网中,实现开车即在线。这不但可以使出行者在高速行驶中仍在网络上,而且能够通过低延时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实现以安全预警和车辆控制为目标的车路合作系统和车车合作系统。
ITS需要通信和信息技术强力支撑
在国际上ITS正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技术,特别是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实现“泛在、透明、安全”的交通服务提供了支撑。出行者渴望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任何设备上得到及时的可信任的交通信息;车辆在高速移动中要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的信息交互,来保证驾驶安全,这些将是下一阶段ITS发展的重点。而在实现车车、车路信息交互的同时,不但每辆车要有IP,还需给每辆车的主要部件和有代表性的信息源惟一的IP,这些需求恰恰是下一代互联网、身份标识和网络治理结构等需要研究和提供保障的。
必须看到,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本身都已自成体系,两者的对接必将碰撞出许多“火花”。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通用技术,但是在道路交通的具体应用环境中,必须考虑相关道路环境、安全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因此需要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考虑各种应用场景以及与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制订,这些可以称之为交通应用导向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这些技术除了要与交通需求和应用紧密结合外,还需在两者的结合前提下做好顶层设计,使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前景直观。
交通通信技术结出ITS应用硕果
我国有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技术)上有着长期的研究和积累,例如交通运输部从上世纪末开始立项研究不停车收费(ETC)技术,该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结合国际电信联盟(ITU)2000年至2003年对智能交通5.8GHz专用频段做出有关决定,研制了以5.8GHz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并纳入了国家标准同时在全国进行推广。
由于综合考虑了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目前我国ETC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国际超高速无线网以及车车和车路通信技术发展保持一致,为我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已有26个省份开通了ETC,覆盖高速公路里程约6万公里,用户量超过500万。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高速公路上的推广应用,实际上已经构筑了DSRC通信平台,这就为未来宽带无线网以及车路数据交互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