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中国食品产业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等专家齐聚一堂,以" 中国食品产业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畅所欲言。在央视财经频道著名主持人陈伟鸿的主持下,他们就当前食品安全的一些乱象等话题交换了想法和见解,精彩独特的观点相互碰撞,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和喝彩。
从事食品行业要有"敬畏"之心
陈伟鸿:在当下的行业发展当中,似乎让百姓最担忧的就是"良"字的缺失。岳总,您怎样看待食品行业发展当中良知缺失的问题?
岳国君: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一般来说GDP在二千到一万美元之间的时候,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这时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发达国家走到现在,都已经走过了我们中国现阶段的路。
说到良知,说到诚信,在食品产业里,它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做了一个数据的分析,调查了欧洲人对于食品最关注什么,75%以上的人回答说最关注口味,其次才是营养与健康。我们也在国内做过这样的调查,超过75%的人关注食品安全。为什么在欧洲或者说在发达国家,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程度没有像我们一样高呢?其实食品安全在那里应该是一个常识,凡是做食品的企业,都应该遵守法规,讲道德良心,企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都应该符合做食品企业的要求和素质。如果我们对自然有敬畏,可能做好食品安全这件事情不在话下。
食品安全乱象太需要"法制"
陈伟鸿:有不少缺乏敬畏之心的企业依然在把食品行业的发展当儿戏,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造假行为出现在这个行业当中。请教一下万董,您觉得对这些企业而言,究竟是自己的敬畏心不够,还是我们对它的约束力不够?
万隆:食品工业是一个良心工业和道德工业,我想食品工业的安全少不了规则。要没有规则,好的工业也会做坏。所以刚才岳总讲到,在发达的国家它对食品安全不说一点没有,但老百姓也用不着那么担心,觉得吃什么都不安全。我觉得法规和法制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主题,自身应该做好,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这个乱象是治不了的。得要治当前食品行业的乱象太需要走法制的道路,一定要依法治理,才能治住这个乱象,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客观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陈伟鸿:请熊副会长做一个权威的解说,我们这些人非业内人士常常担心食品安全,到底我们的食品安全程度如何?
熊必琳: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客观去看待。首先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包括社会舆论的监督,都共同做出很大的努力。包括出台《食品安全法》、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第二我们现在仍然处在一个粗放型发展阶段或者说是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说是必然的,但还是有可能的。可以看到,之前关于食品安全的很多问题,几乎80%~90%以上不是食品本身出现问题,而是违法犯罪。我给大家解读一组数字:农副产品加工业占到 58%以上,它所获得的利润仅为19%,可是食品深加工占的比例很小,但它的利润很高,酒、饮料和烟草利润更高,所以说食品工业的初加工,在利润低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道德丧失产生违法犯罪。
另外,一些新闻媒体也会出现一些不实报道。一些网络媒体希望点击率高,有时不去考虑这些事情的真相与科学性,认为点击率高、关注度高就可以。而作为媒体记者,毕竟是文科生多点,对食品生化可能不太懂。比如说盐酸克伦特罗是什么,分子式就更不知道了。只是听人说这个有问题,然后拿到网上去放大,从而造成了老百姓的恐慌,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为了食品工业发展,为了食品安全,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相信随着政府监管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随着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更加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监督,我们的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好。
让舆论传播回归科学正能量
陈伟鸿:请于丹教授谈谈,媒体传播过程当中,如何把握好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传播?
于丹:这个现象从根本上来讲,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一种情绪化,也就是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我们期待最好的结果,但又不敢相信好的事实。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道德自律、诚信,还需要一种铁的制度来确保公民理性。相信科学,驱除恐慌,传播一种公民理性,这照样是一种正能量,信念是正能量,科学是正能量,一个人对自己负责有一份公民理性,也是一种让舆论传播回归科学的正能量。
中国食品总体上是安全的
陈伟鸿:刚才岳总频频点头,在这方面恐怕您是有同感的,您特别想表达什么观点?
岳国君: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确实有一些恐慌,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我们现在食品消费量确实大了,我们不得不关注。二是目前的分析检验手段比十年前要严格很多,大家知道的也多了。三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会给人们带来非常多的诱惑。面对诱惑即使是企业家,很多人内心也一定会很躁动,但是这个躁动经常又找不到出口。食品与每个人相关,当我们指责一个食品工业,而不是具体去指责某种食品的时候,你发现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因为目标太大了。我认为我们的食品主体上是安全的,而随着诚信社会体系的逐渐建立,有良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熊必琳:我接着岳总的话题再补充几点:一是食品安全的定义。什么叫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应该是无毒无害,有营养成分,对人体不造成急性亚健康,也就是说对人体不造成任何危害,它是食品安全。二是现在的食品安全之所以被认为很严重,确实是有违法犯罪的、牟取暴利的、道德丧失的。还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不够或有所转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整,所以出现一些所谓的"食品安全"我觉得是正常的。
改善食品安全还需"做些事"
陈伟鸿:请万隆先生、郎咸平先生、岳国君先生,每个人谈一谈当下要改善食品安全现状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万隆:大家都讲了很多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熊必琳副会长的报告中说明了我们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他每一次作完报告后我都感到食品行业发展更快。今天听到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这么担心,我觉得食品行业发展到今天,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应该由原来的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
岳国君: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大对不法商,特别是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更大地保护有良知的合法企业。
郎咸平:我们之所以担忧食品安全,说明整个"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先解决它的病因,找出整个系统的病根所在。
陈伟鸿:熊副会长和于丹教授对刚才三位所讲的有什么感想?
熊必琳:我想再补充一点,美国现在的食品制造业大概是2万亿,我们现在是1.6万亿,世界第二大。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公布了一个SDA的《食品安全法案》,增加了SDA对国内食品和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权限,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其中有一条对于我们而言增加了更高的约束:凡是出口到美国的食品,首先要进行验证具备不具备出口的条件。这对我国当前形势下的食品行业,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企业要制定防御的控制计划,要求美国的食品企业都必须有这个计划,否则企业不能生产,同时要防范蓄意掺假。这些对食品安全管理都是一个借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于丹:我会通过在不同场合,尽可能地去呼吁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同时还要呼吁讲诚信,也要对食品安全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