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内需岂可突击催熟 拔苗助长要不得

   日期:2013-05-17     评论:0    
核心提示:有报道称,千呼万唤的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政策不日终将出台,一轮轰轰烈烈的光伏救市热潮似已呼之欲出。

有报道称,千呼万唤的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政策不日终将出台,一轮轰轰烈烈的光伏救市热潮似已呼之欲出。但光伏产业的复苏回暖、内需市场的培育成熟,都需尊重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进程,不可因为现下外需熄火就自乱方寸;指望分布式发电充当救命稻草已是“赶鸭子上架”,如果要搞拔苗助长式的突击催熟,那更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将出

在今年的SNEC上海光伏展上,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王仲颖透露,国家对涉及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已有明确定论,最终方案出台已进入倒计时。按照王仲颖的说法,大型地面电站集中上网电价四类资源区依次为0.8元、0.9元、1.0元、1.1元/度。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分为三类设度电补贴:工商业用户补贴0.2元,大工业用户补贴0.4元,居民、医院、学校以及农村等享受优惠电价用户补贴0.6元。而三类项目自发自用余量部分,电网公司按当地火电标杆价收购,并由财政统一补助0.35元/度。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业已陆续收获一系列政策利好,包括多部门发布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分布式光伏并网解禁等。其中,国务院去年底发布的光伏新政 “国五条”尤为给力,而出台度电补贴政策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内部下发电价补贴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大型地面电站将根据光照条件分成四类区域,分别实行0.75-1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而分布式发电中自发自用部分电量电价补贴为0.35元/度。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补贴力度明显低于预期,多家行业机构也对此提出了修改建议。

正是“形势比人强”,如今欧美合力围剿中国光伏的态势正式成形,众多企业已如热锅上的蚂蚁。大难临头之际,光伏业界早已失去了进一步讨价还价的兴致和从容;有业者表示,无论补贴额度与预期还相差多少,只要政策出台,都必能迅速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内形成一波装机热潮。

传统能源低价优势削弱光伏竞争力

问题在于,即便分布式光伏前景广阔,但眼下是否具备大规模上马、推广应用的条件呢?毕竟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尤其光伏行业的潜在增长空间,除了因其具备环保、可再生等独特优势,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在与传统能源的比价关系上是否有竞争力。

本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对于中国而言,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供应越发捉襟见肘、价格也水涨船高,“电荒”、“油荒”一度频发,而以水电、风电为主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平抑电价、填补电力缺口方面则大显身手。也正是在这十年内,中国光伏业从无到有,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一颗新星。

但从去年开始,煤炭行业的所谓“黄金十年”宣告终结,煤电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大逆转。前几年煤价节节高涨、电价原地踏步,“市场煤、计划电”导致的政策性亏损曾令火电企业叫苦不迭;如今,国内煤炭价格呈现下行态势,市场煤交易价格更已降至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火电业绩则出现大幅增长,失衡已久的跷跷板正悄然向电力企业倾斜。

同样,在原油领域,自从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实施后,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中间商操作锐减,导致国内市场由之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就已由成品油净进口转为净出口。究其原因,去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已达 6.52亿吨/年,与2000年相比增幅达136%。就今年来看,中国将新增一次炼油加工能力3950万吨,若开工率有所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过剩局面。

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短期内尚无法实现,发电成本原就高于传统能源,在享受政策性补贴的前提下才能具备比价上的竞争力。如今适逢传统能源供应过剩、价格屡创新低,火电效益持续向好;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度电补贴可能还将低于市场预期,或将进一步拉大两者在发电成本上的差距,削弱光伏发电的竞争力。

中国能源需求将见顶回落

今年以来,全球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流动性再次泛滥;但煤炭、石油等大宗能源并没有出现此前所预期的那样大幅上涨,国内工业品方面更是全线收跌。尤其是近期以来,黄金价格创出多年来的最大跌幅,成为世界经济再度低迷的风向标。

究其原因,世界经济进入了较长时期的“增长疲弱期”,有效需求不足及“去杠杆化”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过剩。对于能源行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关的能源需求自然大大放缓,中国尤其如此。今年一季度中国以“弱复苏”开局,整体经济运行仍然处于2011 年以来形成的下行减速通道中;即使制造业增速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相关行业的过剩产能仍然无法消化,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从中长期来看,由中国需求基本面支撑的大宗商品、能源的繁荣周期很可能趋于尾声。由于中国“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从由大量消耗能源的模式转为由通过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所推动;因此能源需求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见顶回落的“拐点时期”。

[pagebreak]

“拔苗助长”式思维要不得

这样看来,当前的能源供应整体过剩、价格低位徘徊,可能成为今后的常态;而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需求持续高增长,或将一去不复返。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能源或因低价而重获青睐,而光伏业的下一个黄金时代尚未到来;此时急不可耐大规模上马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后的经济效益着实堪忧,很可能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

如今中国光伏行业的困境,与当年一些地方政府搞“光伏大跃进”、一窝蜂上马项目不无关系;而对于类似的拔苗助长式发展思维,更应谨防其改头换面、打着救市幌子堂而皇之上演还魂计。说到底,行业不是泡泡糖、也不是橡皮泥,不是想吹多大就吹多大,想捏什么样就能捏什么样,“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催熟,后患无穷。

其实,要彻底激活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出台度电补贴固然是一个方面,光伏行业“多龙治水” 的现状也亟待破解。就目前来看,光伏行业涉及部门众多,能源局作为主管部门主要拟定规划、提出建议;涉及价格调整的事情由发改委负责;具体制造业的部分归工信部管理;住建部和财政部又是“金太阳”工程的发起者,财政部还负责光伏业发展所需补贴资金的筹集。对于行业疾呼的光伏救市,这些部门都有决策权限,却没有一家能够统筹兼顾整个光伏扶持政策的出台。目前光伏行业急需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迟迟不出、“国五条”配套细则的缺失、项目审批流程拖沓,莫不与此有关。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急吼吼催热内需市场,倒不如先行理顺光伏行业的管理体制,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政策环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