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实验室(PRMI)举办 “机器人与3D交互技术”科技开放日活动,邀请了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的部分师生,有需求的残疾人士以及感兴趣的留学生等走进实验室,了解3D人机交互系统及机器人相关科研成果。
外骨骼机器人
绑上它 肢残人士能重新走路
在活动现场,一套挂在支架上的奇怪装备引发了许多关注。背带、电线、金属关节、绑腿……仔细看,它就像一条由金属架和绑带组成的“裤子”。它有个“拉风”的名字:PRMI外骨骼机器人,由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实验室独立研发。(见右边图解)
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组成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研究生黄瑞说,该项技术的研发始于2年前,目前还只能支持缓慢行走,研发组正努力提高其灵敏性,使其能达到更快的运动速度。
移动终端运动平台
电话来了 它送到你身边
“有时电话来了,我们却不方便去拿来接,这就是我们设计它的初衷。”黄瑞说着,一边为我们展示一个小巧的、底部有轮子的装置,它的全名叫做“移动终端运动平台”。在装置顶部有一个小小的平台,那是用来放置手机的。
黄瑞介绍,主人可以将手机放在这个小平台上,手机有来电时,这个装置就会接收到信号,通过手机摄像头,使用人脸识别功能找到主人在屋里的位置,最后乖乖把手机自动送到主人身边。“平时,它还可以在屋里巡逻。”
自由头动式眼动跟踪系统
用“眼神”来移动小圆点
昨日,现场还展示了一套充满未来色彩的系统自由头动式眼动跟踪系统。凭借电脑屏幕下的一个普通相机、屏幕四角上的红外LED灯,你就能通过自己眼球的转动,让电脑屏幕上的圆点动起来。
研二学生刘雅齐坐在电脑屏幕前,点开一个界面,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圆点,“我现在眼睛看向屏幕右上角。”不一会,黑色圆点也慢慢移动到了屏幕右上角。
原来,装在电脑屏幕四角的几个红外LED灯,会通过红外线跟踪到眼球的活动,就可以把眼球的运动信息传送到电脑里。刘雅齐说,这项研究开始于今年上半年,还只是初级阶段,实验室正研究提高系统的灵敏性,今后有望通过眼球活动做到更多的事,“比如通过眨眼来下指令等。”
减重
它可以通过机械把重物的重量传到地上,从而减轻人的负担。根据最新实验结果,穿上它的人负重100斤都没问题,“而感觉可能只像背负了20斤左右。”该技术将使用在地震后的伤员恢复中。
助力
设备上有几十个传感器,能够感知人腿的动作信息并对下一步作出预判,帮助下肢残疾人士正常行走,“走路、坐下起立和上下楼梯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