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整年,风电设备行业因产能过剩而深处“寒冬”,原先靠政府补助拉动的业绩也因补助额大幅缩水而失去了光彩。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由于 2012年的业绩实在太差,风电设备企业没有了诉求,也就不要业绩了。“政府再大量补助的话就补助到‘坑’里去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补助与业绩跳水
4月27日,华锐风电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为40亿元,和2011年的95亿元相比,下降了57.7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2亿元,和2011年的5.98亿元相比,下降了197.31%。
另一风电设备巨头金风科技虽然大力出售子公司并裁员,但仍未能阻挡业绩大幅下滑的形势。金风科技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3.24亿元,同比下降11.83%,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4.77%。
虽然在2012年政府补贴仍为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增光”不少,但其获得的政府补助却大幅下降。
2012年,华锐风电获得政府补助0.61亿元,与2011年的2.07亿元相比,减少70.53%;金风科技获得政府补助0.94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69亿元,下降44.38%。其中,在政府补助明细中,华锐风电2012年取得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与企业建设财政补助款均为零,而2011年分别为250万元和210万元。而金风科技仅“企业发展及扶持基金”一项就减少了近4000万元。
不仅如此,银星能源、天顺风能以及泰胜风能等中小型风电设备企业在2012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与上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减少。银星能源下降了14.29%,天顺风能降25.75%,泰胜风能减少54.79%。
民生证券电力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对记者表示,政府补助已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法。
“现在风电设备企业收到的补助大多数都来自地方政府,但由于2012年风电行业的业绩实在太差,企业发展速度放缓,政府补助大量减少。”王海生说。
受制产能过剩
早在2011年6月,鉴于风电设备企业竞争力增强,财政部2008年形成的《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被废止。该《办法》规定,对符合支持条件企业的前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在此补助标准中,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
“在2005年、2006年需要政府扶持,因为那时候风电产业太小了,无法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先了,就不能再有过多的政府补助,要靠企业自己在市场中发展。”中国风能协会副秘书长施鹏飞表示。
但现在,风电设备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大量减少却也折射出目前这一行业的发展窘境——产能严重过剩。
施鹏飞表示,政府补助减少也有行业的原因,行业已经发展到产能过剩的程度,所以政府也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助了。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2012年9月份发布《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GW以上,但2011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GW,这导致国产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5月2日,中国风能协会主管蔡丰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00万~1400万千瓦,而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800万千瓦。这说明市场拉动已经很少,由于没有市场,大部分企业已经停产了,因此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2012年也更加严重了。
国家电网:风电发展的“推进器”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并网容量达到6083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风电装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约占风电全部容量的87%。
据中电联统计,2006-2012年,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917、2015、2046、2077、2047和1875和1893小时,并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下降,2012年略有回升。
我国出现明显的弃风限电始于2010年,2011年全国弃风限电总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个别省份甚至降至1600小时左右,风电场运行经济性严重下降。
据国家电监会2012年7月发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1907小时,同比下降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电费损失约66亿元,折合火电标煤384万吨,折合二氧化碳760万吨。“三北”风资源较好地区的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低于中、东部和南方风资源一般的地区。内蒙古、吉林、甘肃等风资源大省低于云南、贵州、江西等风资源一般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