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智慧城市概念大热了一把。由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打造的“智慧城市成果馆”,首次引入“微城市”的概念,以体验为主,让市民通过一个又一个虚拟环境,实实在在地体验各种智慧城市的技术成果。
杭州市经信委分管智慧城市工作的副主任杨福颂说:“在国内,已有20多个大中城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而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意向的城市总数已达到了150多个。杭州市在2012年年底颁布了《“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用于指导智慧杭州建设。”
杭州的《规划》指出,通过“智慧杭州”建设,力争到2015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融合所带来的城市功能、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杨福颂透露,今后杭州的智慧城市会加大国产软硬件设备比重,提升杭州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杭州市不仅仅立足于项目建设,还立足于产业发展,带动本市形成智慧产业,从而形成一大批能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
智慧监控是一块大蛋糕
海康威视是杭州地铁1号线监控系统提供商,并已中标杭州地铁2号线监控项目全系列产品。海康威视提供一系列监控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高清摄像机是国产摄像机首次进入地铁项目,1号线站共装有1500余个监控探头。探头清晰度有多高?掉在地上的一张纸片,上面的字都能看清。每位乘客进入地铁站后,至少留下4张清晰的照片。
除了抢下地铁监控系统,海康威视还成功布局三大物联网的安监系统领域。第一个应用是在电梯物联网的安监系统,主要解决电梯基本状态的实时监测,电梯现场数据直接对接当地技术监督局、电梯维护厂商,一旦电梯出现异常问题,技术监督局和维保单位会及时获得信息,并马上来处理。第二个应用是用于治理工程车超速超载。对于超速问题,由于工程车上安装了GPS系统,一旦超速,司机马上就会接到超速警告,同时交警、城建部门和施工单位等都会知道;一旦超载,安监系统会通过一种感知的方式通知监管部门。第三个应用针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问题,杭州市有7000多个工地,以往建委监管都是靠人,一个人看一个工地,根本管不过来,用了这套系统后用不了几个人,大大降低了事故率,提升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海康威视近日发布2012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2.14亿元,同比增长37.89%;净利润达到21.37亿元,同比增长44.28%,实现每股收益1.07元。杭州市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的规划,确实为海康威视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城市交通拥堵带火智慧交通
今年4月,以高新区(滨江)区内企业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起草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存储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城市交通信息标准化,使交通流信息的处理、发布等工作更加规范和具有条理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技术水平,推动城市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发展。
在位于西湖科技园的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展厅迎面就是一个智慧交通的沙盘模型。红色的快速公交车,在快速公交优先系统的引导下,快速准点地进站、出发。中间停车场上一块停车诱导屏,则实时显示着停车泊位的数量。“这些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在杭州都有应用。”银江智慧交通集团浙江银江交通技术公司的副总苏涛涛介绍,银江的智能交通在国内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第一,已在100多个城市开展应用。
利用监控抓拍违法行为是杭州交通治堵的重要手段。在银江智慧交通展厅进行的实时演示,一个个交通实时画面清晰地展现在监控屏前。在汽车北站前的马路上,一辆本田小汽车违停,正被交警通过遥控摄像头进行抓拍取证,车牌号码通过镜头的推近放大看得一清二楚。这一切都在监控屏的联网实时画面得到呈现。
“现在的高清电子警察产品,可以每秒抓拍17张照片,达500万像素。”银江技术人员说。
作为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佼佼者,银江股份拥有实力雄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团队,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布局智慧城市,去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达3.25%。除了智能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在公共交通综合管理应用服务系统、医院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卫生平台信息化系统等智慧城市重点领域都取得迅速进展。
智慧城市将带来数千亿产业蛋糕
当智慧城市建设一浪高过一浪时,大批杭商企业加入掘金的队伍,有些已成行业龙头。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错位竞争,谋求共赢。
仅以杭州高新(滨江)区为例,在互联网行业,可谓群英荟萃:华三通信从事的是互联网通道系统,研发一张电视、手机、电话、个人电脑终端融合的网络,相当于神经传输系统;华为杭州研发中心所做的是研发高端服务器,相当于大脑;阿里巴巴相当于在互联网服务器和通道下生存的一个个脑细胞;安恒信息,则相当于网络上的“神探”。
物联网行业中,海康威视、大华科技从事的是在线视频监控;东创科技所做的是通过移动终端远程监控农田里的蔬菜生长;力太科技则通过传感技术对车间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物料进行全程监控……
杭州西湖区也有一大批企业同样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如鱼得水。银江股份和中奥科技的智慧交通、鸿程科技的智慧环保、华数集团的政务云、浙大网新以及快威科技的智慧城管,都显示出了不俗的实力。
杭州将重点支持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文化创意以及电子商务六大智慧型产业的发展。按照《“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 (2012-2015)》,云计算产业年收入将超过800亿元,带动产业链经营收入超过3000亿元;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保持杭州市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地位;网上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杭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本土企业还需要培育时间
智慧城市建设应把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智慧城市产业,但是从产业链讲,每个城市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杭州既有成为智慧城市的强烈意愿,又具备培育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杭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十分发达,华三通信等在网络传输上很有建树,数据处理方面有五十二所,数据服务上有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此外,还有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提供各类人才,可以说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留给本土企业发展的时间。如果非要在短时间内建成,我们可能不得不用别人的技术和设备了。比如对 PM2.5的防治,如果今年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都必须建立监测站,那么所需设备将大部分从美国进口。但如果把建设周期拓展到5年内,国产设备就会慢慢跟进,就有可能逐步涌现出一批本土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