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兴起 资源重整是关键

   日期:2013-05-07     评论:0    
核心提示: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感知环境、创新经济、智慧服务、市民幸福、智能治理,可谓一个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感知环境、创新经济、智慧服务、市民幸福、智能治理,可谓一个系统工程。要想达成智慧城市目标,除了政策引导、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等手段以外,还需要有智慧城市相关的科学研究作为参考。近日,宁波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10大项目,这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然而,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怎样才能使城市更“智慧”?

宁波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10大项目

从宁波市日前召开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今年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将重点安排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作为智慧交通的便民应用,兼具出租车电召、联网售票等16项功能的“宁波通”预计5月底向社会推出手机版。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三大运营商将基本完成乡镇级的光纤化覆盖,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累计达280万户,光纤网络覆盖率78%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光网城市建设目标。政府免费无线上网工程在海曙区深入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江东、江北等区,争取实现市中心三区的公交站点、公园、医院、广场等场所的全覆盖。

智慧健康将建设医卫协作平台,实现跨省、市、县的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协同。建设公共健康服务平台和覆盖全市的12320呼叫中心,为宁波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连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医院的区域医学心电图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市民跨区域、跨医院就医难题。

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将启动建设智慧交通云等10余个子项目。完成宁波江北区洪塘、慈城等路口70个信号控制设备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在市六区的应用。完成主要城区80个路口、路段信息采集系统和40个高位视频监控点的安装。加快智能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老城区停车诱导等系统建设。

在智慧产业推进方面,今年宁波市将树立10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引导每个县(市)区建设1至2个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

城市怎样才能更“智慧”?资源重整尤其重要

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就像是给传统城市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一样,让城市能够成为良性发展的有机体,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智慧城市将使生活更加便捷,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利用,是城市的一种健康良性的发展模式。”

在刘治彦看来,智慧城市是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活、管理、信息系统等城市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发展模式。“从城市的基础设施来说,包括智慧交通系统、物联网等等;产业方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生活方面主要有智能家电等;城市智能管理则主要指对城市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模拟、处理的系统,包括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等。”刘治彦说,智能城市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将更强,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让城市更有序地运转。

针对目前有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专家认为,就目前测评情况来看,这些城市基本都能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加速城市智慧化进程。其中,北京、东莞、扬州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速度快,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应用体系已经比较全面,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应用初具规模。大部分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并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和局部推广。

根据日前公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显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主要呈现出2个特点,即智慧城市建设凸显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发展,以及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集群逐渐显现。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智慧城市建设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坚持平台化、集成化发展。

对此,刘治彦也表示,目前三网融合智能交通、智能家电、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云计算等等方面正在有序地推进,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达到智慧城市的目标,要在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网络覆盖率,提高对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能力等基础上,提高收集反馈信息的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