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内核电稳步重启后建设的提速以及核电设备和工程材料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核电关联产业纷纷蓄势待发,意图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升级。
“目前国内在建核电机组31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日前在“2013年全球公用事业与能源大会”上表示:“根据当前核电发展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资料显示,中国当前在运核电装机容量为1356万千瓦,按照此前出台的核电发展规划,到2015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到 2020年,核电的规划装机容量则将进一步提高至5800万千瓦,并且在建3000万千瓦。有市场机构预测,到2020年,国内核电产业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核电业主多方开拓
力保天然铀稳定供应
天然铀作为核电机组的“粮食”,是核电批量发展和规模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其稳定供给对核电具有重大战略价值。考虑到天然铀作为特殊战略资源的敏感性,开发铀矿业并使其具有相当规模是我国自力更生发展核工业的大前提。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对天然铀保障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天然铀产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2年年底公布的内蒙古大营铀矿,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规模的铀矿床,据估测该地区控制铀资源总量达到世界级规模,这一成果结束了中国无世界级铀矿的历史。前不久,中国在非洲最大矿业投资项目——中广核铀业公司旗下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正式开工,预计2015年底投产后,项目生产总量可满足 2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近40年的天然铀需求。
早先据消息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内预计将有三到五个铀矿大基地建设计划落地。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副主任、总工程师张金带曾明确表示:“积极推进铀矿大基地建设对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能力和铀矿山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月11日,中核集团江西相山铀矿大基地建设千吨级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标志着江西相山铀矿大基地建设计划落地。
为适应核电批量规模建设的燃料需求,满足发展核电的长期远景储备,我国提出适度超前发展核燃料产业,建立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国际铀贸易三渠道并举的天然铀资源保障体系,切实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地方政府积极筹建产业园区
上马核电项目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中国一重、东方电气等企业为代表,以上海、东北、四川三地为中心的三大核电装备生产基地。面对巨大的核电产业市场,各核电大省都跃跃欲试,期望依托在建核电项目,抢抓核电发展之机,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规划核电产业园区,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0月份至今,上海、广东、山东、江苏、辽宁等地明确了创建以核电为主的产业园区,有的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计划到2015年初步构筑起以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为主体,兼有核电设计、服务和出口的产业集群,形成设备成套和系统设计能力。上海电气落户临港地区,大力推进核电制造基地建设,在临港建设集约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形成了国内最为完整的压水堆核电站主设备制造能力,建立了较完善的核电质保体系。今年 以来,江苏省打造核电产业园的步伐也在加快。据了解,位于南京的滨江核电装备科技产业园将是江苏规模最大的核电装备产业园,如今已初见雏形。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山东等省甚至规划了多个核电产业园区。据了解,广东省长期以来积极发展核电装备产业并致力于打造核电装备基地。目前,东方电气、西电集团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入驻使广东南沙重型装备基地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江门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和深圳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也已完成规划工作,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山东省目前规划了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园区、莱山核电产业园区和淄博核电配套材料产业园区等三大园区,其中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园区依托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的带动,规模初显。
总体而言,国内目前规划的各大核电产业园区定位高度趋同,主要集中在核电装备的制造、研发、设计及成套供货能力等方面,有重复建设之虞。中投顾问研究院任浩宁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规划核电装备产业园区,主要是考虑到核电产业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拉动效应,而并未从宏观角度衡量核电行业的整体走势。”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不对核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做全面研究而盲目设立核电产业园、引进核电装备项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将接踵而至。”
制造企业谋求产业升级
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的核电发展经历了建设初期“全球采购”到成立专门的核电研发机构,再到敢为天下先上马三代技术的“引进+国产化”历程,核电产业谋求自主化、国产化的努力,有力地带动了国内核电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核电站总体国产化率约为50%-60%,据最新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这一数据需超过80%。
在核电投资中,基建、设备和其他项目分别占40%、50%和10%。其中设备投资方面,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设备分别占设备投资的 40%、30%和30%。如果按照2020年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来计算,我国核电总投资规模将高达万亿元。如果按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国产化率分别为70%、80%、90%计算,那么未来十年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商将分享超过3000亿元的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核电配套工业体系和能力,基本实现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国产化率达85%。但三代核电装备的国产化水平仍然较低,市场潜力看好,尤其在一些国产化率较低的核级部件和材料领域,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一国内阀门制造企业员工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部分所用阀门多需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所以国内阀门制造企业在核级阀门领域将大有可为。”国内阀门企业抓住机遇抢占市场份额,促进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能够完成提升设备国产化率的政策要求。而作为核电站运行操作与监控的中枢神经,核级仪控系统是确保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装备,也是核电未来发展的趋势。据了解,从我国已建成的核电厂来看,除田湾核电站之外,大多数核电站基本采用模拟技术的仪控系统,只有部分系统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据估算,核级仪控系统每年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达45亿元以上,未来实现核电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企业将会成为最大受益者。
核电产业作为新兴市场,其广阔前景极具吸引力,业内专家表示:“核电装备尤其是主设备和大型锻件的国产化,使我国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在完成核电设备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也实现了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可提升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水平,拉动其向高端制造业转变。”
作为特殊高新技术产业,核电安全是首位的行业特性,其不仅标高了核电装备行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更使整个产业对产品质量、技术储备、管理水平等都有着更为苛刻严谨的要求。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峰告诉记者:“每一件核级部件和材料都关乎着核电站的安全,企业必须生产出质量过关,经得起检验的核级产品,才有进入核电产业供应链的资格。所以说核电产业链上的各种产品的国产化对国内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