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实现服务覆盖亚太地区,再过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与GPS一样,实现全球服务。"4月28日,第四届北斗卫星导航年会系列活动之北斗讲座在汉阳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数量将达35颗,将与GPS一样服务全球。
刘经南院士讲座
刘经南介绍,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已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他举例说,科学、金融、电力及通信等领域,有赖于北斗的授时功能,精确传递和同步时间。"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保证时间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他分析,一旦错过时间点,哪怕相差一秒都可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所以金融的时间必须由我们国家自己掌握的时间系统来保障。"
目前,北斗的监测功能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刘经南介绍,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它可以实时监测和传递江河的水环境、水污染等信息,还能在海洋中监测海潮信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很多高原地区气象监测站借助北斗,实时发送气象数据到气象中心,从而保证气象预报得到尽可能广泛的区域资料。
刘经南说,北斗系统还兼具定位和通信功能。一般来说,渔船都装备有北斗终端设备,当渔船在海上作业发生故障时,能够很快与渔政部门联系上,渔政部门可以根据信号判断渔船的位置,准备施救方案,确保渔船海上安全作业。
按计划,北斗卫星导航服务2020年将覆盖全球。刘经南透露,应用范围还将成倍扩大。"北斗将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洲的 GALILEO组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上叫GNSS。共同监测全球板块运动,这是发现和预测地震最重要的手段。"刘经南说,在工程技术上,北斗也大有作为。大到为遥感卫星提供精密轨道位置,小到可监测桥梁、大坝工程的毫米级变形。
"雅安地震中因山区通讯不畅,只能靠'鸡毛信'传递信息,与北斗定位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荆楚网网友的提问,刘经南表示,北斗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山沟里面可能看不到通信卫星,卫星无法定位和传递信息,存在盲区;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山区地理特点,导致信号多次反射,传递不过来或者比较弱。
恰逢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作为第四届北斗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网友及大学生关注,荆楚网挑选出120名到现场参与互动交流,并与刘经南院士合影留念,网友选自东湖社区,大学生来自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