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日期:2013-04-26     评论:0    
核心提示:自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以来,以资本积累、机器生产为主的竞争逐渐转向以高新信息技术为 着力点的竞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新世纪战略规划中,借此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取优势。

自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迈进以来,以资本积累、机器生产为主的竞争逐渐转向以高新信息技术为 着力点的竞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新世纪战略规划中,借此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取优势。目前,全球至少有200个城市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亚欧美非各洲均有分布,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一些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已经挤上了通往智慧城市的列车,已有 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已制定或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全球视野下,中国该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笔者以为首先应该“知己”,在此基础上吸收他国的优秀经验,走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道路。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2009年,随着我国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出台,IBM公司抓住商机,在中国开始了22场智慧城市宣讲之旅,使得智慧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官方层面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50多个城市掀起了主题各异、规模不等的“智慧行动”,本文在分析了大量城市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重点:

重视公共领域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如医疗、城市生命线、教育、市民服务、电子政务等等。以北京为例,针对城区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强等问题,依托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了电子政务专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并将智慧交通的建设列入日程;

重视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泛在网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是智慧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例如,国家相关部委将深圳等城市列入三网融合的试点名单,并在2012年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重视智慧产业在实现区域创新、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南京、沈阳、武汉、深圳、沈阳等城市都以培育和孵化智慧产业为契机,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实现西部区域联动发展,增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重视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实际以及长远发展战略相联系。例如,作为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利用原有产业优势深度嵌入智慧产业链,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等级扩散明显,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外,众多省会和二线乃至三线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如西安、成都、昆明、重庆、张家界等等。

除了政府、社区外,一些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和城区也积极参与智慧建设,以湖南株洲神龙城为例,神龙城是一个以炎黄为主题的文化景区,其在规划建设中就大量运用智慧元素对景区资源进行调控和管理,并修建了智慧城市生活体验中心,将智慧城市愿景微缩在市民面前,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完善了智慧城市的功能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企业行为

智慧城市一旦启动,便会汇集大量的城市经济、社会、政治信息,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建设边界、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纵观欧美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全面开放市场、鼓励运营商参与竞争是重要的手段,由此可以缓解信息垄断,保护市场公正。另外,智慧城市是由一系列的高端技术构成,企业是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策划最活跃的市场主体。韩国TSC公司曾大力在中国推广终端以及无线技术,借此将韩国产品本土化,分享中国智慧产业份额;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天地伟业为代表的安防公司加大投资,提高世博村的视频监控设施覆盖率,为上海信息化建设贡献了重要的行业力量。

目前,我国主要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南方电网和其他一些民营企业。其中,移动、联动、电信在提升宽带速度,实现无线 wifi城乡全覆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上,三者也提供了良好的转化平台,如中国移动推出“手机商城”项目,收购一些自主创业公司开发的便民软件。除了三大运营商以外,国内的许多民营企业也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中顶住跨国公司的压力。IBM尽管与中国众多城市签订了中标协议,但由于报价过高,许多项目后续并未跟进,相反一些民营企业,诸如神舟数码、贝尔信等因为流程短、成本低而获得了客户信赖。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