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感器市场不容乐观

   日期:2013-04-23     评论:0    
核心提示:我国传感器技术基础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原材料国产化率低,虽然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但是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正真突破,其产品主要满足中低端市场需要,高端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

我国传感器技术基础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原材料国产化率低,虽然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但是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正真突破,其产品主要满足中低端市场需要,高端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国内传感器行业对进口的巨大依赖已成为中国发展物联网的瓶颈,只有国内企业实现传感器的国产化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实力,实现加快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

当前,社会的进步在向高度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在“两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传感器的使用是当中必不可少的,但国内目前传感器发展谈不乐观。传感器是现代很多科学技术实现基础,并早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直非常流行的各类日常智能化设备,传感器的应用已非常广泛。

随着社会高度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现代传感器的应用显得愈发重要。但就目前,我国传感器市场来说,不容乐观。

其一,我国能够实现完全国产的传感器种类远低于现有的传感器种类。全球范围内已知的传感器种类大约有两万多种,但当前能实现国产化的只能六千多种,在种类型号上就已非常贫乏。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中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实现都需要大量传感器作终端存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但在国产传感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进口了。这种方法,对于和平年代来说,看着还有一定可取性,但是在深层安全方面并不能得到保障,不利于国内社会及产业的双重发展。

其二,也是我国诸多高科技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在研发过程及推广过程中没有实现完善的产业化。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也是占据主流发展地位,完善的市场机制也是一项技术走向实用化并成功的主要推动因素,因此把市场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大部份产业发展需求。但在我国的部份科研环境上,这是恰好相反,很多具备明显民生性质的科研项目研发都和市场运作相脱离,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最终的结果很多都是研发出来的新品找不到推广买家,最后只能在仓库中度过它们的“余生”。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