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治理-2016年太久,只争朝夕

   日期:2013-04-18     评论:0    
核心提示:自从美国大使馆的屋顶上架了一部空气检测仪器,PM2.5正式开始了自己在中国“正名”之旅。

自从美国大使馆的屋顶上架了一部空气检测仪器,PM2.5正式开始了自己在中国“正名”之旅。2010年11月21日,美国驻华使馆突然发现AQI读数超过了500,使馆发布报告的推特中惊现“Crazybad(糟糕透顶)”一词。虽然此后使馆又迅速删除了这一信息,但这一数据已经被网友记录下来,并比对同天中国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CrazybadVS良!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PM2.5的正名战役中担任了宣传委员的职务。他每天将美国大使馆的空气指数截图与中国环保局空气监测指数拼合一起,发布在自有有千万粉丝的微博上。每日公布的PM2.5数值,美国大使馆与中国环保局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PM2.5的正名战役中来。

PM2.5前世今生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非常细小,可以不受鼻腔内鼻毛的阻挡,随呼吸直接进入呼吸道,深至肺部,甚至渗入血液中,其负载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这种细颗粒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早已开始检测PM2.5,但中国目前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不包含这个数据。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十多年,常规监测项目中,仅包括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玮等人,早在2000年发表了当时对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特征的研究,其中引述的数据有的甚至早自1988年。此项研究指出,北京市城区的PM2.5污染中,来自机动车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煤炭燃烧,尤其是冬季煤炭燃烧,而工业排放的“贡献”并不大。2006年,王玮再次撰文指出,北京市PM2.5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排放、建筑尘、扬尘、生物质燃烧,以及气体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氧化产生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

对于PM2.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伟民等人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中,会影响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具有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一个明显的现象,即当天气是灰霾天时,医院中呼吸科门诊人数会增加。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联合做的一项调查显示,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小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和0.5%。而PM2.5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灰霾天气发生日,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小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和1.9%。而且灰霾天气对门诊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更大,当灰霾污染爆发第六天时,门诊人数达到最高值。

2016年太久,只争朝夕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出台的空气质量检测质量新标于2016年才生效,是否是形式大过真正的治理决心。

每日步行在首都街头,这座城市迎接新生,送走故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朝夕间的作为就为整个国家贡献着最大GDP增长率。但这坐城市却总是“倒霉”的走在了全国各项负面指标的前列。从首都到首堵,再到首毒,逃离北京似乎真的要登上中国人末日求生攻略的榜首。

梁思成规划北京方案夭折之后无奈的说了一句:“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是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上‘心脏病’。”机动车问题不仅让首都人民为出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今夕,又让这群辛苦劳作的人们面临着生存危机。

一日夜间,笔者在结束一天忙碌工作之后与友人一同散步于花园小径之间,霾雾深重,颇有几分意境。我们本想冲淡忙碌一天之后的疲态,谁知友人突然急咳不止,无奈只能扫兴离开。造成霾雾大天气的罪魁祸首便是PM2.5。PM2.5中有不少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这些粒子的吸水性很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从90%提高到91%,它们的体积可以膨胀8倍以上。这些可溶性粒子吸附水气,形成灰霾天气。

依照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北京每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以上的天数在92%以上。奥运会期间,优良率更是达到了98%以上。但是,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却是,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霾雾不散,看不到蓝天。我以前的办公室位于建外SOHO,从我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我甚至经常看不到中央电视台新址。

环保部门新出台的空气质量标准将原有不合理的空气质量评测标准与国际接轨。但2016年这个遥远的生效日期,却着实往所有翘首企盼好空气的人们心上浇了一盆冰凉的冷水。

同时,这个标准也并非一个硬性的行政的规定。结合环保部门最新实施的关于全国74城市元旦起统一发布AQI信息的规定,环保部门对PM2.5所做的一切努力还止步于信息透明化。然而,全国74城市AQI即时公布后续如何?!超标地区是否需要为此采取治理措施。

人民日报对此的评论是“能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信吗?”虽然环保部门为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规定数据必须直传国家监测站,并开发若干技术措施和规定防止数据被修,但是这似乎并不能完打消国人的信任危机。

社科院中国社科院2013年1月7日发布《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其中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 60分的“及格线”,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点,并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PM2.5数据不实并非信任危机的唯一原因,非典隐瞒不报,浊漳河污染事故隐瞒不报,甚至追溯到更久远的1942年民国政府时期,河南旱灾隐瞒不报造成300万人死于饥荒……令国民痛心疾首的信任事件还历历在目,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国民偏爱于美国大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土生态破坏,国民信任破产,社会依旧难言健康。直径只有发丝1/20粗细PM2.5,却折射着社会大问题。弥合分歧、修复信任,需以包容心态倾听不同声音,以深化改革重塑利益格局。形式不是目的,凝聚才算强大。所以,对于PM2.5来说,2016的确太遥远,它必须只争这个朝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