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4月14日发表题为《中国必须善待城市居民》的文章,作者为汤姆·米勒。文章指出,北京人近日难得高兴了一回,终于迎来了蓝天。仍略带寒意的春风给2000万居民带来了新鲜空气。但北京居民知道,当春风散去,有毒雾霾还会卷土重来。
文章称,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长期的交通堵塞让不少外国人纷纷离开北京,甚至有当地人无奈之下决定“背井离乡”。在1月份的“末日空气”最严重时,几种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指数一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40倍。
大规模的城镇化的确促进了经济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污浊的空气、拥挤的道路以及文化的缺失。
文章称,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摆弄着智能手机来了解每日的污染状况,脑海中留恋着在异国他乡旅游时看到的整洁环境。他们有着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努力让许多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但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使得这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80年时中国的城镇人口只有两亿,但在过去30年中增加了5亿,预计到 2030年将达到10亿。
许多城市都面临严重的问题。规划者忙着为年增长规模与澳大利亚总人口持平的城镇人口提供住房。北京钟鼓楼周边的四合院和胡同都在等着拆迁,官员们要在这里仿造旅游景点。成片的楼群在开发商的推动下拔地而起,每一个城市都“千篇一律”。
文章指出,或许最糟糕的是,城市正成为官员手中的“玩物”,能让他们获得提拔的是经济增速,而不是给公众带来多少福祉。显然,他们有着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的动力。结果便是城市间的恶性竞争、过度投资和永无休止的建设项目:大举修路、新建工业园区、不必要的机场以及宏大的政府办公楼。每一个城市都想成为 “迷你版”的北京,却不考虑当地需要。
环境所受影响日益加剧。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且排放还将随着城镇化继续增加。只有极少数中国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标准,在某些污染物上达标的更少。
中国正在努力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对一个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来说,目前的能耗过高。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城市都制订了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但只要中国仍以煤炭发电为主且汽车数量继续增加,改善空气质量仍将是一场硬仗。
文章指出,随着城镇居民财富的增加,他们会对宜居环境提出要求。这在北京已经显现。北京要想在国内外都具备竞争力,就不能只依靠经济实力来吸引人才。规划者和官员必须更努力地净化空气、增加公共交通投入、限制盲目发展并保护文化遗产,以确保“城市梦”不会破灭。中国的城市(发展)仍会遭遇挫折,仍需努力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方能将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