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为中国载人飞船读秒的“0号”指挥员

   日期:2013-04-07     评论:0    
核心提示:公元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之际,人们跟随他清脆的读秒声,一起倒数,一同震撼。

王军在载人航天发射场测发大厅推演发射程序。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普通人心目中,航天发射中“0号”指挥员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共和国航天发射场上,伴随着“0号”指挥员铿锵有力的倒计时口令,一个个中国“航天梦”放飞苍穹——

4月6日,“各号注意,我是0号……5,4,3,2,1,点火,起飞!”

公元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之际,人们跟随他清脆的读秒声,一起倒数,一同震撼。

干练的小平头,细长的眼睛,挺拔的身材,40出头的王军,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三位“0号”指挥员。

神舟九号任务并不是他第一次亮相,他曾担任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重大发射任务“0号”指挥员,发出的指令数以万计,无一差错。

“0是最小的数字,却位居所有数字之首。‘0号’指挥员内部叫测试发射指挥员,‘0’体现的是一种调度关系,任务八大系统的号位都是以‘0’开头的两位数,再往下的三级操作号手是3位数。”面对记者的采访,如今已走上新工作岗位的王军笑容可掬。

1次荣立一等功,两次获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王军的履历表写满了辉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遍布在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中。从自己的奋斗历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王军说。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王军出生于陕西凤翔。在家排行老大的他,放学之后经常跟着母亲下田干活。“航天”这个词儿,对这个农家孩子来说,如同月亮一样遥远。

1987年,成为王军人生的分水岭。高考过后,他被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录取。“当时看了专业介绍,觉得航天、卫星这些概念很神秘、很神圣,没多想就填了。”王军说。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2年,某型卫星发射,王军负责火箭燃料加注。火箭起飞的时候,地动山摇。“那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发射,想到自己直接参与其中,感到非常骄傲。”说起当年的场景,王军激情难抑。

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后,王军成为神舟九号发射任务“0号”指挥员。

20年,王军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次次向科学高地发起冲锋,先后转战总体组组长、技术室主任、站总工程师等16个工作岗位,手把手带出近百名专业技术骨干,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

20年,从神舟五号开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之旅,到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从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漫步”,到神舟九号航天员“入住天宫”……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标记在浩瀚太空。

“科技梦、创业梦,得益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寻梦、追梦、梦圆的过程。梦想成真的过程,印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进步。”王军说,“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可筑造梦想,“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飞天梦,复兴梦;飞天路,自强路。“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民族兴旺发达的缩影。这些成就和进步,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军说。

在儿子王志杨眼里,爸爸就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天晚上都要10时以后回家。”小家伙向记者告状,“火箭才是他的儿子。”

王军何尝不想多陪陪家人?但“0号”指挥员并非只是念念口令那么简单。王军说:“对每个分系统都要详细了解,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周密考虑,头脑时刻要保持高度清醒。有时晚上做梦,都是各系统的工作情况。”

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也有伤心时。对于父亲,王军觉得亏欠得太多。2010年春节,父亲从千里之外赶来照顾孙子,却在大年初二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

匆匆处理了父亲的后事,王军又奋战在发射场。18天后,卫星发射成功,就在大家欢呼雀跃庆贺胜利的时候,王军却泪如雨下,跪在父亲遗像前失声痛哭。

梦想有多远,足迹就会有多远。“一路突破,一路创新,中国人的智慧,如璀璨星斗在巡天之路上熠熠闪光。”结束采访之际,王军说,“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