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RFID等智能交通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浏览:306    评论:0    
核心提示:智能交通在我国发展已超过10年时间,从最开始的10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出发,再到十一五期间的7个具体攻关项目,行业不断成长并扩大应用领域,涉及交通安全、效率、管理执法、监控调度、信息发布、收费等等诸多领域。

智能交通在我国发展已超过10年时间,从最开始的10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出发,再到十一五期间的7个具体攻关项目,行业不断成长并扩大应用领域,涉及交通安全、效率、管理执法、监控调度、信息发布、收费等等诸多领域。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是核心技术问题。因为智能交通是一个跨科技行业较多的综合应用领域,RFID传感器、无线通信、GPS芯片等等都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另一个主要方面也就是智能交通建设高度依赖管理需求也就是政府需求,而服务需求也就是商业化对智能交通的拉动作用有限。

伴随着智能交通的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出行方式的大规模转变以及城市拥堵的日益加剧,智能交通被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高,管理者希望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和减缓交通拥堵,提高执法和管理效率,而大多数出行者希望智能交通能够为其出行提供更安全、有效、简便的服务保障。

目前来看,智能交通已经在一些具体项目或具体领域中展示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比如奥运、世博和即将开始的亚运,比如ETC、 GPS运输车辆监管以及道路监控等,起码在管理上,智能交通的强大功用已经被验证,也得到了管理者的信任。服务提供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等一些城市的交通诱导系统在某些重点区域已经相当完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也开始初见雏形,现在很多地图终端能够提供实时交通动态信息;GPS更是进入了规模普及阶段,离客运物流以及特殊行业的车辆一网打尽的时日已经不远了。

一些相关的数据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都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明确今后5年的发展原则、方向、目标等。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智能交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了,到时候我们再来验证本期主题的内容有多少与科技部组织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符合或者相类似。

只是现在我们的跨度是10年,跨越两个5年规划,但大致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一致的。我们首先来看有关2020年的有些与智能交通发展的大环境相关的推演数据(当然,最大的前提是我们确信人类和地球能顺利挺过2012):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到2008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 45.6%,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人。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 55%,中国城市人口将超过8亿,占总人口60%。汽车和商用车辆将在城镇内部及城镇间的交通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工信部透露,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

根据交通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国家骨架公路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10万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据估计,到2020年还将增加近百万的公路里程。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36个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以每公里5亿元造价计算,200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将投入3.3万亿,年均达2700亿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