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11所强化各项措施严控运载火箭发动机质量

   浏览:231    评论:0    

2012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研究设计的运载火箭发动机参加了以神舟九号任务为代表的19次宇航发射任务,赢得“满堂红”,为成功实现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和北斗卫星亚太组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箭腾飞,动力先行。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及助推级发动机研制的龙头单位,该所设计师系统在严格遵守上级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型号研制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办法,强壮发动机肌体,给运载火箭一颗强健、奔腾的“心”。

强化设计质量 科学安排进度

六院11所常温发动机研究室承担着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多个重点型号的研究设计任务。为了防止“打乱仗”,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该室在2012年年初就制定了《型号年度质量目标实施措施及质量目标展开表》和发动机研制“一览表”,使各个型号的技术状态、研制进度、质量控制等一目了然。该所将所承担的各个型号任务的完成时间、质量、进度情况分解到每个人,有效地控制住了研制过程中的“扯肘”问题。

该所严格控制设计状态,不断进行可靠性项目改进,对交付发动机的状态改进进行严格考核;按照上级质量复查工作要求,对交付的发动机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和复查,经过六院和总体单位的验收评审后加以确认。

该所常温发动机研究室强化总体室的牵头作用,加强与总体单位、院机关、生产试验单位、各专业室、各职能机关的沟通与协调,理顺内外关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了型号研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所采取“每周一张任务清单”、实施六天工作制、全员集智攻关、加速青年职工成长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设计和验收把关能力的提升,加强技术管理,确保研制工作顺利开展。

治理薄弱环节 提升产品质量

2012年,该所以现役常规宇航型号“三再”工作为核心,持续开展质量专项工作,型号研制质量持续提升。该所明确了多媒体记录要求;螺纹连接部位实现了100%量化控制,还完成了涡轮泵、阀门、推力室、发生器、总装直属件等组件级产品数据包。通过发动机“三再”和薄弱环节治理等工作,该所完善了发动机三类关键特性分析,细化了产品数据包和量化控制要求,明确了发动机对外接口要求,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水平得以稳步提高。

该所大力推进产品工程化,开展常规运载火箭发动机成熟度评定。在已有产品型谱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梳理,开展了发动机典型型谱产品技术要求优化研究,清理型号产品外包项目400余项,全面完成了设计流程编制及审查工作。

建立数据库 规范科研标准

该所在长期的型号研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各工程组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对这些宝贵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建立了发动机飞行试验、地面试车、液流试验参数、调整计算及超差处理数据库,以方便技术问题处理,规范工作标准。数据库的建立,给该所科研人员尤其是新员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他们很快就能胜任工作。

为了让年轻的科研人员了解型号研制过程和历史,将研制经验传承下去,尽快提升他们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常温发动机研究室请老同志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编辑成《型号集萃》和《故障启示录》两本书,以启发和警示后人。

深入一线跟踪 既设计又验收

深入生产、试验现场,与工艺和生产人员紧密配合,对产品的生产、配套、装配和试验进行全过程跟踪是该所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大优良传统。

该所科研人员不仅是发动机的研究设计者,同时也是产品的验收者。在生产、试验现场,他们不仅对技术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对组合件的生产、装配、试验的验收实行表格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高空发动机生产厂家远在千里之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该所科研人员轮流到厂家配合生产。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他们还兼任计划、调度、材料和检验的角色,协助生产单位严把产品质量。同时,他们还制定了严密的《发动机质量控制措施》,用表格化的形式详细记录发动机各组合件及发动机总装质量检查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加快了生产进度。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