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应强化全流程食品安全监管,终结当前多头管理体制。据悉,更强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可能即将浮出水面。
农业污染危及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的源头是农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财苑)孙宝启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农业污染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其实,农业污染问题并非新鲜话题,只要到基层调研就会发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据媒体报道,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提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生产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日趋严重,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更为严重,对水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分析人士认为,鉴于流通环节种种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再加上作为食品业上游的农业遭到严重污染,市场对食品安全状况担忧进一步加重。
重塑农业和食品生产方式
专家认为,应重塑当前农业和食品生产方式。如生产环节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后端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在孙宝启看来,当前农田污染体现在化肥施用不科学导致的综合肥力下降和重金属污染、农药使用过度导致的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土壤造成土壤厌氧状态、塑料薄膜对地力的破坏、农村社区生活垃圾缺乏处理等多个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氮排放国家,陆地生态系统氮素沉降显著升高。上世纪80年代每公顷年均13.2公斤氮,2000年后每公顷年均21.1公斤氮,局部区域氮污染程度已达到欧洲上世纪80年代水平,即欧洲历史上的最高值。
业内人士认为,食品生产应进行变革,当前流行的“公司 农户”模式存在风险较难控制问题。在“速成鸡”事件爆发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未来五年的养猪计划将走“公司 农场 合作社”的新路。
建设追溯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除生产外,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灾区农贸市场为例,由于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疏于检测甚至不检测等原因,食品安全状况触目惊心。
有关部门正在行动。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获悉,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正在抓紧建立,也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让肉、菜像人一样拥有身份证,初步计划该体系“十二五”期间覆盖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包括农批、农贸、超市、屠宰场等,未来还要纳入餐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财苑)蒋秋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应加以修订和完善。如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就应加以修订。
根据该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对这个表述,各界争议比较多,争议焦点是如何认定销售者是否"明知"。”蒋秋桃说,“由于消费者根本无从举证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否"明知",生产者或销售者想要免责应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是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生产的。”
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机制
在两会代表委员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诸多呼吁中,终结多头管理体制呼声最高。近日还有市场消息称,我国可能设立单一机构负责食品安全和药品监管,取代原先由多个政府机构组成的监管体系。经中国证券报记者求证,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是本轮机构改革主要内容之一,最终实施可能性很大。
严琦表示,应将原来由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执法职能,划入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破多头管理体制,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多位食品饮料业内人士表示,食品产业链太长,这造成监管难度较大。比如乳制品行业涉及种草、养牛、生产加工、储存、物流和服务等多个环节,仅靠企业自身加大抽检力度很难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应参照国外经验,将乳业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机制,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现在这个机制还没有,企业、老百姓、政府都会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