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流受众电视收视走低 多屏互动将普遍

   日期:2013-02-25     评论:0    

相比于守在电视机前的被动等待,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可控性,显然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年轻观众都是忙碌的工作族,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性更能满足需求,‘多屏生活’已经成为现实。”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说。

况且,网络还能为观众提供情感表达与释放的空间。“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更强的表达欲,看电视以外还要及时表达意见,甚至参与内容创作。”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唐远清说,网络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回应,实现了共鸣和认同。

相形之下,传统电视观众群体已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年轻受众的大量流失几成不可逆转的事实。为了夺回这片“领土”,很多电视台正根据年轻受众的习惯特点改变节目制作方式。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节目,就将网友意见纳入节目设计。“我们有3—4人的专门运营组在节目播出时实时跟踪网络动态、总结舆情。正因为一些观众在网络上呼吁让被淘汰的歌手重回舞台,节目组才决定增加复活赛。”湖南卫视总编室剧目中心主任汤集安说。

而美国电视业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美剧《犯罪心理》就曾根据粉丝呼声拍摄第七季的结局。“美国编剧常常会关注网络上粉丝的意见,并依此修改剧情走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曹书乐坦言,“成熟的电视制作往往重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这是电视生态的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在积极行动。在购买电视台节目版权之外,视频网站也开始介入节目制作。今年1月,爱奇艺与东方卫视签署协议推出《顶级厨师》节目的网络版,并将网络自制内容推向电视平台。

电视业革新技术寻求多屏融合

未来电视内容将精品化碎片化

耳边充斥着“电视将死”的声音,传统电视业不可能坐以待毙,正在探索从技术到理念的革新,以摆脱被网络不断挤压的生存空间。

据介绍,早在几年前,欧美电视界就推出了“社交电视”这一概念,试图将传统电视内容与社交媒体融合起来,实现边看边交流,但推广并不顺利。有调查显示,大部分观众认为这样的智能电视操作复杂,平时只能使用到普通电视的功能。如果追求智能化,不如直接选择效果更佳的电脑。

目前,国内也已出现网络电视,可以直接联网收看海量的网络资源。不过,愿意“尝鲜”的电视观众对此并不满意。“网络电视的功能有名无实,观看网络内容非常卡,节目基本没有更新,提供数据服务还要收费。”北京市民陈筱景很失望。

在业内,另一个开发方向是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06年,苹果公司发布APPLE TV。国内的小米公司也曾在2012年宣布推出“小米盒子”,却因没有牌照迅速夭折。目前,乐视网已联合央视播控平台推出乐视盒子,用户需付费观看网络内容,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验证。

“电视的互动与联网面临很多问题,广电、终端厂商、互联网等的多方参与者带来不可控因素。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已经脱离了传统终端意义,目标是实现真正的融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说。

电视到底会朝着什么方向“进化”?葛承志认为:“未来的电视只是家里众多屏幕中的一块,和手机、电脑一样,成为内容的载体,实现多屏共享。”从这个角度而言,无疑意味着“电视”概念的消亡。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于电视的未来保持乐观。“电视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电视台应当成为精品媒介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只不过现代人看电视的方式会越来越灵活。”陈刚说。

而观看方式的改变,也将对电视内容提出新要求,有专家认为节目内容会更“碎片化”,更符合年轻人的收看习惯。此外,口味的分化也将导致电视制作更加众口难调。而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涛甫教授坦言,“将来的电视节目很可能为吸引眼球而变得过度娱乐,我们应当警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