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由于是近几年才提出并开始进行建设的电力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什么叫智能电网,其定义也不尽一样,国内的智能电网相配套的产业发展也遇阻。
虽然全球范围内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制定了其本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及建设规划,其中日本计划在2030年全部普及智能电网,同时官民一体全力推动在海外建设智能电网。在蓄电池领域,日本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目标是力争达到50%,获得约10万亿日元的市场。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成立“关于下一代能源系统国际标准化研究会”,日美已确立在冲绳和夏威夷进行智能电网共同实验的项目。
但是也都没有确立一个统一的国际通用型标准。不光如此,在我国两大权威机构对智能电网定义也有一定的差别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智能电网是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而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就导致了我国目前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缺乏一个决定性的标准,相关电力设备企业也在为到底怎么研发智能电网的配套的智能电气设备而头疼。
而恰恰从2012年开始直到2020年这段期间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2020年中国将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六横”主网架。
在这关键时期,出现配套技术研发标没有明确目标及技术指标的时候,对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这个大规模建设时期,由于国际范围内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我国在这个发展阶段的中后期不需要制定大过详细的技术标准规范,对其智能设备发展把握大致发展方向就足够了,然后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技术指标,从而达到一个事实性的技术标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