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车”全名为“月面巡视探测器”,是集航天系统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航天器,能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
月球软着陆器通过反推火箭缓冲,在月面上徐徐降落,舱门打开,自动弹出斜梯。月球车缓舒展开蜷缩的身体,调整好姿态,走出舱门,滑下斜梯,开始漫步月球……
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曾这样描述中国月球车将来登临月球的场景。据悉,我国今年下半年将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
备受外界瞩目的是,此次嫦娥三号的发射将搭载一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并首次实现与月球的零距离接触。“月球车”全名为“月面巡视探测器”,是集航天系统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航天器,能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
中华牌整装待发
中华月球车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主要负责研制,自重120公斤,可载重20公斤,寿命为3个月,可在月球上3公里范围内连续行走10公里,具有自动避障等功能。
欧阳自远指出,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月球车下降时需要开启发动机,一边落一边往上推,慢慢落至距月球4米的位置,熄灭发动机,仪器将采用自由落体的方式,软着陆在月球上。同时,中华月球车将实现自主导航,并能指挥仪器进行操作,最后把数据传回地球。月球车底下还装有测月雷达,将切开月球下面 100米深度的地方进行探测。
据专家介绍,中华月球车上有两个太阳仪,其中一个可自由旋转,寻找太阳位置,吸收热量进行发电;另外一个则可以盖在车身上减少热量散发。中华月球车采用“六轮摇臂式”行走机构,各只轮子可同时适应不同高度,是一位“爬行高手”。
此外它还有一条机械臂,能在月壤、月岩中勘探取样,供现场检测。同时,中华月球车将太阳能和核能作为能源。由于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 天,所以当黑夜降临时,为防止车载仪器被零下100多摄氏度的低温冻坏,月球车必须要核电池的能量来保温,并维持与地面的通讯。而当新的白昼来临,电池就能重新依靠太阳能工作。
探测入乡随俗
月球是一个无风、无雨、无水、无气、冷热剧变的天体,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因此,中华月球车想要顺利完成任务,必须为能够适应那里的环境做充分的准备。
如月球昼夜温差大,白昼温度高达130-150摄氏度,夜间可下降到零下160-180摄氏度,月球车如何能长时间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是一个难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太阳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直接辐射到月球表面,会对月球车部分高集成度微电子器件造成损害;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仅为地球表面的1/6,月球车能否在低重力的月球表面完成动作也将是很大的考验;月球表面的月壤也是影响月球车行驶性能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整个月球表面覆盖着一个松散层,由岩石碎块,角砾状岩块、砂和尘土组成,称为月壤。由于月壤松软,因此月球车在上面行驶时很容易打滑。
此外,月球车行走时,月壤细粒也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便很难清除。同时,月尘还可能引起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pagebreak]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峰教授,曾参与月球车的前期论证以及地面验证试验的研究工作。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中华月球车来说,“过夜唤醒”是个难题,不仅要经受电池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经受零下160-180摄氏度低温的考验。
中科院院士叶叔华也认为,在月球生存的难度不亚于登上月球,因为月球的夜晚温度低、时间长,可谓“长夜难熬”。
登月稳扎稳打
1970年11月17日,苏联“月球17号”探测器登陆月球,释放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月球车。随后,美国的“阿波罗15号”飞船将人类第一辆有人驾驶月球车送上月面。1959-1976年期间,苏联和美国分别成功发射25颗和24颗无人月球探测器,人类月球探测也随之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1986年7月20日,经历了10年低潮期后,美国宣布重返月球,苏联、欧洲、日本等都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纷纷提出了发展计划。1998年1月6日,随着美国“月球勘探者”的顺利升空,空间探测活动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
归纳起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分为探月、登月和驻月三大步,即“探、登、驻”。目前,中国正处在第一阶段,即以“探”为主方向,并按照“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取样返回”分三小步稳步推进。
据悉,我国正在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已有专家建议我国在2025年或2030年进行载人登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室主任贾阳指出,中国目前在探月“三步走战略”中所使用的技术将来也可用于载人登月的相关领域。
链接:绕、落、回3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任务,预计2013年下半年我国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任务。“绕”,即实施对卫星绕月轨道的控制实验并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落”,即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并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一步“回”,则是在完成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后,将在月球上采集的实物样品带回地球。
目前,“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相继完成了对月球的环月飞行,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表面无人自动巡视、首次实现(探测器)月夜生存、首次建立覆盖火星探测范围的测控通信网、首次自主开展月面就位科学探测。
这一任务的完成,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