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逼出油品升级 明年年底全国换油

   浏览:120    评论:0    
核心提示: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更多的蓝天,却不希望看到节节爬高的油价,更不愿见到垄断企业越来越鼓胀的荷包。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更多的蓝天,却不希望看到节节爬高的油价,更不愿见到垄断企业越来越鼓胀的荷包。

雾霾逼出油品升级 油价上涨?

升级成本至少需500亿元 升级后的成品油价格成普通车主关注焦点

春节前,国务院明确划定油品升级路线图,2014年年底前汽柴油完成“国四”标准的过渡,2017年年底前完成“国五”标准的过渡。

根据测算,升级成本每年在300亿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本,已经有两桶油的“专家”跳出来表示“升级成本的70%由消费者承担”。更有网友戏称,如果这一说法成立,油价“破10”指日可待。

明年年底全国换油

据悉,在节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并明确划定了升级路线图。国务院方面决定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 50ppm)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14年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过渡期均至2017年年底。

长期以来,我国的油品标准一直滞后于汽车排放标准。据了解,我国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即国四标准)。理论上,与国四排放对应的国四油品标准要更早出台,可现实情况是,车用汽油的国四标准2011年5月才出台,而且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要2014年才能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四”标准的汽油。据了解,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少数城市的机动车使用“国四”标准的汽油。

雾霾天倒逼油品升级

1月底,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在北京市服务中央企业、在京金融机构工作座谈会上针对北京雾霾天气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的直接责任者之一,现在炼油行业不是不能生产高质量油品,而是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不够高。

“现在只有北京推行了成品油‘欧Ⅴ’即‘京Ⅴ’标准,油品的含硫量在10ppm以下,但我国普遍的标准是 ‘欧Ⅲ’,油品的含硫量是150ppm。国家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是上不去的,这需要统一规划。从企业角度看,标准上去后炼油企业要和政府互动。”傅成玉说。

对此,舆论普遍质疑,作为国内最大炼油企业,将尾气排放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归结为国家标准过低是否有推脱责任之嫌。实际上,我国早在2011年年中就实施了汽油国IV标准,只不过给企业的过渡期“大限”是到2014年。

对舆论压力,2月1日,中石化“突然”宣布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明年起全面供应国IV标准油品。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环境科研院副研究员岳欣表示,炼油企业不应该长时间以过渡期和成本提升为借口拖延升级油品。“此番炼油企业加快升级油品不是意外之举。”

汽车用油成本将提升

就在国内油品质量升级驶上“高速路”的同时,升级后的成品油价格也成为普通车主关注的焦点。“油品的升级,要求地方炼厂加大汽柴油加氢装置、烷基化装置等二次装置的扩建,势必会造成成品油价格的提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普遍使用的是“国三”标准的汽油。有数据显示,车用汽柴油由“国三”标准升级为“国四”,成本上涨0.12-0.15元/升,合160-200元/吨;而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将产品全部升级为“国四”,至少需投入500亿元。

与此同时,对于“国四”标准升级“国五”的成本提高幅度,业内人士测算指出,“国五标准汽油价格将比全国国三和国四综合价每升高0.3元左右。”据“国五”征求意见稿介绍,以2L排量的轻型汽车为例,“国四”轻型车升级到“国五”排放标准,汽油车单车增加成本约2000元,柴油车增加成本 5000-7000元。从汽车行业整体来看,每年将增加成本300-400亿元。

“中国的高油价是大家公认的。”车主秦岚雨帮“两桶油”算了一笔账,“中国收入不如美国,但油价甚至超过美国。按去年年中的数据,美国为3.89美元/加仑,而中国则高达4.01美元/加仑。”

“美国的油品质量全面超过中国,升级油品的费用还要车主埋单?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她这样表示。

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

前几年,北京、上海等地实施成品油标准国Ⅲ升国IV时,成品油价格出现普涨。记者调查发现,上海油品标准在升级到国V时,油价每升上涨了0.3元左右,北京油品标准升级至国IV时,油价每升上调了0.2元左右。

2月1日北京市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简称京Ⅴ,相当于欧Ⅴ标准)首日,北京多家加油站有不少前去加油的私家车主都在询问油价是否会提升。

新的涨价压力已经浮出水面,而最近纽约、伦敦等国际主要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连涨八周,也让百姓对输入性通胀带来的传统涨价压力心存担忧。尽管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已给“两桶油”带来不小压力,但消费者希望仍处盈利状态的炼油企业能够继续让利于民。

自2012年12月第二周以来,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连涨8周,涨幅分别达到13%和10%。在全球经济复苏趋势趋于明朗、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原油产量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可能将继续上涨,从而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根据多家专业机构统计,截至1月末,三地原油加权均价连续移动变化率 (基准期2012年11月14日)超过1.5%,根据现行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当三地原油的加权均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上调压力在加大。

业内人士表示,“两桶油”也在承受着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降超过30%和15%,但尽管如此,“两桶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仍超过 1200亿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