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科技领域开始加大对传感器的应用

   日期:2013-02-07     评论:0    
核心提示:现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加大了对传感器的应用,比如在汽车业、自动化工厂、物联网等方面都有应用,我国的传感器产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就需要向能完全满足国内需要的方向进军。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传感器产品急需国产化发展,不能长期依赖进口市场分析:“十二五”规划我国安防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0%RFID标签未来5年年均增长21%左右物联网应用已从政府政策扶持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基础,处于产业链上游,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受益较深。但传感器已成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

据分析,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国产化需求迫切。国内传感器厂商占据中低端市场从发展态势看,国内传感器厂商有三种情况:一是民营或合资企业的产品占据了中低端市场,传统技术和装备手段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产品的制造要求,市场发展状态良好。除个别厂家在个别品种方面将国外生产的芯片拿到国内封装出相关产品、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外,其他高端产品均是国外厂商在垄断。

二随着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传感器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快速增长,应用模式也日渐成熟。但由于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国内传感器产业呈现低端过剩、中高端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传感器技术发展滞后已掣肘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推进。

目前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在网络接口、传感器与网络通信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档次偏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差,很多企业只是引进国外元件进行加工,同质化严重。而生产装备落后、工艺不稳定等造成产品指标分散、稳定性差。模仿产品在敏捷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在相对研发突出的领域,却忽略了工业化基础性开发,商品化开发严重滞后。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约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国家重大装备所需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而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国外对我国往往采取限制。

外资企业产品占据国内高端市场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并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把持高端市场,这种势头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转变。三是国有企业发展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总体上跟不上国外最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除少数厂家外,总体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传感器技术发展快,工艺和制造设备更新快,许多新设备国内厂商无法制造等原因造成的。并且设备的单台价格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数百万美元,绝大多数厂家靠自身积累很难购买新型设备,致使在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无法跟上国外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传感器技术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其技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代:

第一代是结构型传感器,它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

第二代是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光敏效应,分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

第三代传感器是以后刚刚发展起来的智能型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pagebreak]

国家正在陆续制定有利于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政策。另外,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也成为传感器行业发展的利好因素。根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子元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规划》明确列出未来5年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包括满足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的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可靠电子元件产品;满足我国新型交通装备制造业配套需求的高质量、关键性电子元件;为节能环保设备配套的电子元件以及环保型电子元件;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的电子元件; 为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产业配套的电子元件;新型电子元件材料以及设备。其中包括基于MEMS技术的传感器、环境监测设备用气体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2月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在重点工程内容中也提到发展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全球制造业信心转强主要受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PMI数据高于预期、新兴经济体信心大幅改善的推动,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和中国台湾。另外,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至11个月来新高也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增强的看法。制造业信心的增强还受到全球新订单指标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正常化的推动,这对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随着全球特别是日本的金融环境的持续改善,2013年世界经济加速增长很有可能变成现实。这可以从近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窥见一斑。记者注意到,总体来看,继去年大部分时间陷入“松软地带”之后,全球制造业今年开局良好:1月份摩根大通的全球制造业PMI已从去年12月份的50.1上至51.5,连续第二个月位于强弱分界线50以上。

全球制造业信心转强主要受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PMI数据高于预期、新兴经济体信心大幅改善的推动,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和中国台湾。另外,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至11个月来新高也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增强的看法。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塔尔·夏普萨认为,制造业信心的增强还受到全球新订单指标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正常化的推动,这对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具体来看,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订单和库存回升以及聘雇增加等因素支撑,美国1月份制造业PMI从50.2升至 53.1,创2012年4月份以来新高,表明美国制造业进一步扩张,有望继续支撑美国经济。PMI分项指标中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1.0扩大至2.9,新订单指标从49.7升至53.3,库存指标从48.7升至50.4。更令人欣慰的是,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也比预期高出0.4,为47.9,创下2012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除法国外的欧元区五大经济体PMI都有所上升,德国从46.0升至49.8,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则稳步改善。主要受德国新订单指标从43.3激增至50.2的推动,五大经济体新订单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显著改善,从-3.2上升至-0.3。其中,德国从-2.3大增至 3.2,意大利从-7.2到-3.5,西班牙从-2.6到-0.4,法国进一步小幅恶化、荷兰下降。夏普萨表示,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改善的观点。巴克莱资本预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欧元区经济将有适度正增长。

与欧元区令人鼓舞的信号相反,1月份英国制造业PMI扭转了去年12月份的上升态势,从51.2降至50.8。尽管仍处扩张区间,但这种逆转表明了制造业增长的放缓,因来自欧洲的需求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在日本,1月份、2月份工业生产提高的预期得到了1月份制造业PMI数据的进一步支持:从去年12月份的45.0升至47.7,一反去年整个第四季度的下跌;新订单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从-7.0升至-3.7。继去年11月份工业生产下滑 1.4%、12月增长2.5%之后,考虑到近期日本当局宣布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支持措施等新政,夏普萨预计未来几个月日本制造业信心将保持在高位并支撑 2013年经济增长的改善。

[pagebreak]

至于中国,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从50.6略降至50.4。由于春节前后PMI趋于下降,1月份该数据的降幅大于生产增速的放缓。汇丰制造业 PMI从51.5增至52.3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看法。加上官方和汇丰PMI的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2.13上升至4.15,使得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轨道中。

在新兴亚洲的其它地方,制造业状况喜忧参半:1月份印度PMI从54.7下降至53.2,显示扩张速度放缓。韩国的也从50.1略降至 49.9。但在中国台湾地区,PMI则从50.6升至51.5。从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来看,印度和韩国的数据显示信心温和放缓,印度从9.9降至 7.7、韩国从2.1降至-0.9;台湾则从2.5增至3.5。

在巴西,1月份制造业PMI从51.1增至53.2,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2.9升至6.9。分析家认为,在最近出炉的官方生产数据疲弱的情况下,这可能预示巴西生产领域的某些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EEMEA(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1月份制造业PMI表现也很强劲,所有的国家都出现上升。俄罗斯和土耳其PMI稳步扩张,分别从50.2升至52.0、从53.1升至54.0。在南非,PMI从47.4升至49.1,但仍低于去年11月份的水平。波兰和捷克共和国的 PMI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

总体来说,摩根大通全球经济协调部门主任亨斯勒表示,最新出炉的1月PMI数据预示全球制造业生产已恢复至10个月高水平。PMI中订单指标的持续上行趋势表明,未来几个月PMI和全球生产增长可能进一步加速。据悉,摩根大通全球PMI的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从49.7升至51.8,自去年5 月以来首次超过50。

与亨斯勒的乐观相比,夏普萨对PMI数据的解读更加谨慎并强调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美国债务上限争论以及中国春节时点的影响。尽管1月份美国 GDP数据的意外下降可以主要归因于内需强劲时的库存波动,但夏普萨认为可能会增大未来数月的不确定性。不过,来自欧元区的令人鼓舞的征兆以及最近日本推出大规模财政方案、决定实施无限量资产购买的消息,都“点亮了希望之光并增大了2013年全球经济前景改善的几率”。

全球制造业信心转强主要受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PMI数据高于预期、新兴经济体信心大幅改善的推动,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和中国台湾。另外,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至11个月来新高也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增强的看法。制造业信心的增强还受到全球新订单指标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正常化的推动,这对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随着全球特别是日本的金融环境的持续改善,2013年世界经济加速增长很有可能变成现实。这可以从近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窥见一斑。记者注意到,总体来看,继去年大部分时间陷入“松软地带”之后,全球制造业今年开局良好:1月份摩根大通的全球制造业PMI已从去年12月份的50.1上至51.5,连续第二个月位于强弱分界线50以上。

全球制造业信心转强主要受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PMI数据高于预期、新兴经济体信心大幅改善的推动,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和中国台湾。另外,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至11个月来新高也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增强的看法。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塔尔·夏普萨认为,制造业信心的增强还受到全球新订单指标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正常化的推动,这对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pagebreak]

具体来看,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订单和库存回升以及聘雇增加等因素支撑,美国1月份制造业PMI从50.2升至 53.1,创2012年4月份以来新高,表明美国制造业进一步扩张,有望继续支撑美国经济。PMI分项指标中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1.0扩大至2.9,新订单指标从49.7升至53.3,库存指标从48.7升至50.4。更令人欣慰的是,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也比预期高出0.4,为47.9,创下2012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除法国外的欧元区五大经济体PMI都有所上升,德国从46.0升至49.8,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则稳步改善。主要受德国新订单指标从43.3激增至50.2的推动,五大经济体新订单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显著改善,从-3.2上升至-0.3。其中,德国从-2.3大增至 3.2,意大利从-7.2到-3.5,西班牙从-2.6到-0.4,法国进一步小幅恶化、荷兰下降。夏普萨表示,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意外上行支持了该地区增长动力正有所改善的观点。巴克莱资本预计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欧元区经济将有适度正增长。

与欧元区令人鼓舞的信号相反,1月份英国制造业PMI扭转了去年12月份的上升态势,从51.2降至50.8。尽管仍处扩张区间,但这种逆转表明了制造业增长的放缓,因来自欧洲的需求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在日本,1月份、2月份工业生产提高的预期得到了1月份制造业PMI数据的进一步支持:从去年12月份的45.0升至47.7,一反去年整个第四季度的下跌;新订单与制成品库存指标之差从-7.0升至-3.7。

继去年11月份工业生产下滑1.4%、12月增长2.5%之后,考虑到近期日本当局宣布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支持措施等新政,夏普萨预计未来几个月日本制造业信心将保持在高位并支撑2013年经济增长的改善。

至于中国,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从50.6略降至50.4。由于春节前后PMI趋于下降,1月份该数据的降幅大于生产增速的放缓。汇丰制造业 PMI从51.5增至52.3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看法。加上官方和汇丰PMI的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2.13上升至4.15,使得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轨道中。

在新兴亚洲的其它地方,制造业状况喜忧参半:1月份印度PMI从54.7下降至53.2,显示扩张速度放缓。韩国的也从50.1略降至 49.9。但在中国台湾地区,PMI则从50.6升至51.5。从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来看,印度和韩国的数据显示信心温和放缓,印度从9.9降至 7.7、韩国从2.1降至-0.9;台湾则从2.5增至3.5。

在巴西,1月份制造业PMI从51.1增至53.2,新订单与库存指标之差从2.9升至6.9。分析家认为,在最近出炉的官方生产数据疲弱的情况下,这可能预示巴西生产领域的某些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EEMEA(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1月份制造业PMI表现也很强劲,所有的国家都出现上升。俄罗斯和土耳其PMI稳步扩张,分别从50.2升至52.0、从53.1升至54.0。在南非,PMI从47.4升至49.1,但仍低于去年11月份的水平。波兰和捷克共和国的 PMI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

总体来说,摩根大通全球经济协调部门主任亨斯勒表示,最新出炉的1月PMI数据预示全球制造业生产已恢复至10个月高水平。PMI中订单指标的持续上行趋势表明,未来几个月PMI和全球生产增长可能进一步加速。据悉,摩根大通全球PMI的分项指标——新订单指数从49.7升至51.8,自去年5 月以来首次超过50。

与亨斯勒的乐观相比,夏普萨对PMI数据的解读更加谨慎并强调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美国债务上限争论以及中国春节时点的影响。尽管1月份美国 GDP数据的意外下降可以主要归因于内需强劲时的库存波动,但夏普萨认为可能会增大未来数月的不确定性。不过,来自欧元区的令人鼓舞的征兆以及最近日本推出大规模财政方案、决定实施无限量资产购买的消息,都“点亮了希望之光并增大了2013年全球经济前景改善的几率”。

 
本文导航:
  • (1) 诸多科技领域开始加大对传感器的应用1
标签: 传感器 物联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