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榆坚:坚定不移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

   日期:2013-02-02     评论:0    

忠诚履职 服务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

2012年以来,云南全省质监系+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省“两会”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以质量振兴为最高追求,坚定不移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质量工作,十分关心质监工作。今年1月18日,李纪恒省长主持召开了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专题听取质量兴省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会议强调,质量不仅涉及经济发展,也涉及公共形象,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抓好质量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以更大的力度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工作水平。经过努力,质量兴省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工作开局良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定不移地把质量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继续全力组织实施好质量兴省战略,努力实现以质量改善民生,以质量保障和谐,以质量促进发展,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月25日,刘慧晏副省长专门听取了省局党组的工作汇报,对去年全省质监系统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质监系统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围绕“两强一堡” 建设、产业发展“三大战役”、促进云南“三个发展”,全力服务“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开展好“产业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结合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如何做好“服务”这篇文章,加快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建设步伐,讲几点意见。

一、围绕科学发展,忠诚履职,开拓创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已经越走越宽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日益显现的社会压力,面对不断暴露的内部矛盾,全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在省局党组紧密团结和带领下,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认真贯彻“十二字”方针,按照“巩固成果、拓展领域、深化举措、提高水平”的思路,突出“创新”主题,积极探索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抓质量有新成效,保安全有新力度,促发展有新作为,强质监有新气象,质监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必须围绕大局,紧贴中心,努力成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系统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三个发展”、“三大战役”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宣贯实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为契机,以“质量走廊”创建为载体,以全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为总抓手,积极赋予质量兴省工作新的内涵和动力,着力健全以质量“四兴”为核心的推进机制,不断深化与省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我们认真履行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认真落实总局与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的各项任务,并加强与总局的汇报、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我们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健全机制,出台并实施了36项措施服务工业强省战略;与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目前,质量兴省推进有力,质量兴市(县)全面实施,质量兴业有效开展,质量兴企蓬勃推进,质量兴品成效显著,质量走廊创建特色鲜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启动了首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有5家企业被评为首届省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获鼓励奖。质量兴省战略继续被列入2013年省政府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之一,省政府将在适当时候召开质量兴省推进大会,对下一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必须从严监管,坚守底线,努力成为促进云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举全系统之力,坚持抓源头、排隐患、建机制,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等措施,严格监管、治建并重,着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年行动,着力推进“双打”、“质检利剑”、农资打假、打假保名优等行动,着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大力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领导“一岗双责”制度,省、州(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100%纳入了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全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全省重要工业产品实物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6.76%,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得到较好控制。虽然出现了像“丰瑞”油脂这样的突发事件,但全省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必须拓展领域,重点突破,努力成为促进云南跨越发展的重要推手。全系统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主动“贴近中心”、积极“贴近企业”、自觉“贴近民生”,服务发展不放松,促进发展不懈怠,努力在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质监作用、体现质监价值、扩大质监影响、提升质监地位。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编制发布了《云南省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新批准筹建了食用菌等3个云南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启动了政务服务、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项,批准发布地方标准80项。名牌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培育云南名牌产品60个,云南名牌产品总数达到40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了12个,顺利完成了丽江玉龙雪山管委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计量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计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计量惠民活动扎实开展,启动了高速公路放心行工程、计量服务走进万家中小企业等活动。以食品检测机构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各类实验室、机动车安检机构和认证机构的资质认定、授权管理、能力验证和证后监管,质量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走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必须提升能力,树好形象,努力成为促进云南和谐发展的重要窗口。全系统以提高全面履职能力为目标,以打造“三个质监”为重点,突出抓好“四群教育”、“四项活动”、创先争优、人才培养等工作,依法行政能力、检测检验能力和工作有效性有了明显提升,树立了“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监形象”。“法治质监”建设稳步推进,立法工作明显加强,“六五”普法群众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国务院、省政府第六轮行政审批改革部署执行有力,“并联审批”改革积极推进,食品及相关产品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系统全面推行。“科技质监”建设成绩斐然,“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现,在已建成5个国家中心的基础上,有色金属、高原电器2个国家质检中心已获批筹建,磷化工国家中心正在争取筹建,12个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技术检验检测基地建设项目抓紧实施,2个科技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和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有2位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和谐质监”建设取得实效,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思想大讨论、风险大排查、作风大整顿、警示大教育“四项活动”,“四群教育”活动认真推进。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步伐不断加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惩防体系建设明显加强。群众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我局网评满意率达90.94%;省局政务服务大厅社会评价满意度达到99%,受到省政府、总局和社会各界好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质监主流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受到了省委巡视组、省委创先争优督查组和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老干、后勤、信访、保密、综治、外事、工会、援藏、新农村建设、政务值守等各方面工作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就在眼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迎难而上,斗志昂扬,同甘共苦,创先争优,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关心、支持质监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向全省质监战线的同志们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突出服务主题,沉心静气,真抓实干,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务必有力有效

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关键的起步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质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影响深远。全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提升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紧扣“两强一堡”、“三个发展”、“三大战役”和产业建设年的要求,按照“坚定信心,忠诚履职,服务发展,促进跨越” 的思路,高举服务大旗,突出服务主题,改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群策群力抓质量,尽职尽责保安全,全心全意促发展,自信自律强质监,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省局党组已制定了2013年全省质监工作要点,工作会后,各位分管局领导还将分头就专项工作做进一步部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积极投身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秦光荣书记在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李纪恒省长在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都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这些要求对抓好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但是各种矛盾、风险和挑战不少,特别是在我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进入了全国万亿GDP 俱乐部行列,正向2万亿目标冲击的关键时刻,仍面临着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动力失衡;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难度较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等困难和问题。从发达地区发展经验来看,GDP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平均需要4-5年左右时间,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不折不扣地实现“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这是一种倒逼,没有退路。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年”建设,要使产业兴省的号角响彻云岭大地。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集合,是经济崛起的脊梁。大力发展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政府抓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质监服务产业发展责无旁贷、使命光荣。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质监工作只有始终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工作有为、部门有位;哪个地方的质监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多、作用大,那个地方的质监局在地方上就有地位、有威信。面对省政府产业兴省的要求,各级质监部门要进一步拓展视野,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到点、定准位、布好局,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势中善谋划、敢创新、能落实,积极寻求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突破口,高举服务大旗,主动跟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建设规划,积极融入大平台,对接大产业,服务大项目,帮扶大企业,使质监工作切入准、辐射广、作用大、效果好。要把产业建设与质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推动质量发展,加强质量管理,切实肩负起为促进云南“三个发展”提供质量保障的重任,成为经济主战场不可或缺的一员。

要优先帮扶产业发展。只有沉下心来分析产业、研究产业、紧贴产业,才能真正服务产业。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园区、深入基层、深入产业聚集地,认真研究我省产业发展趋势,对省政府提出的重点发展产业要深入研究,找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和落实计划。要广泛开展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质量提升行动、QC小组活动、“质量专家企业行”、“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实验室开放日”、“质监科技大篷车下基层”、“质量大讲堂”、“质检服务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场”等活动,促进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总体水平。要围绕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做到应企业之所求,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

要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把调整优化全省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作为质监部门服务的关键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当好推手,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当好拉手。要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产业园区和基地,主动融入产业链条和环节,积极帮助拉伸产业链,释放比较优势,释放“质量”红利,在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标准上采取新举措,在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检测技术难题上发挥新作用,在满足企业公共服务需求上实现新突破,在节能减排技术保障水平上实现新提升,通过在产业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进产业和产品与市场竞争规则接轨,实现产业各环节间的衔接,支撑不同产业间的接续和产业链延伸,助推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要面向市场,积极发展大客户,主动与大企业接触,了解它们的需求,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面向产业,提供研发测试平台,向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内的企业开放实验室,为企业、产业自主创新提供研发条件和人才支撑,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使技术机构成为产业集聚地内企业产品研发、试验与技术攻关的重要依托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载体;要面向企业,做好检验检测把关服务,在产业园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集聚地设立检测机构或分支机构,积极主动为中小企业的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提供检验检测把关服务。通过“三个面向”服务,着力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检不全”等问题,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作用,努力满足产业发展的各项检验检测需求,当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守卫者。

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相对于我们全面履行职能的需求而言,我们在产业政策研究和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在能源计量、区域名牌培育、特种设备节能、质量培训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我们要以省政府相继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为契机,注重了解相关的产业政策,做好质监职能工作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通过融入党委政府决策,建立质监政策推动机制,为我们履行职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使我们服务产业发展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二)紧紧瞄准创新争优的主攻点。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全省的质量工作有了很好的成绩,但质量工作的不协调因素和矛盾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上说,质量兴省工作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质量竞争力不强,宏观质量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不足,工作的前瞻性不够,质监基础较薄弱,标准化工作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品牌建设的力度还需要加大。这些方面不仅是我们的薄弱点,也是我们的着力点、创新点,更是我们的主攻点。

要在推进质量兴省战略上有新成效。我们既要依靠系统,又要跳出系统,善于借力,动员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总局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要注重政府推动,目前,昆明、曲靖、保山、德宏、迪庆、怒江、普洱等7个州(市)政府先后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其他州市要迎头赶上,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深化质量走廊创建活动,推动质量走廊创建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通过抓典型示范带动一批企业。要注重诚信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推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构建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要注重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标准、方法和理念,大力推进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约谈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和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主动报告制度。企业的质量意识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要加强培训教育,促使企业重视质量,让企业老板、高级管理者学习质量、了解质量、崇尚质量,让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入企业血脉。要注重考核推动,力促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落实管理责任。

要在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上有新举措。标准是质量的基础,也是质量的保证,更是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基本条件。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目前,由于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基础脆弱,我省企业和科研院所实质性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的能力较低,我省产业在国家层面获得的话语权还较少,尤其是微小企业标准化意识淡漠,对先进标准利用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我省产品总体上竞争力不强。要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结合产业实际,加强高原特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巩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果,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精品工程。要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有标贯标、低标升标、无标制标工作,消除无标生产,深入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要拓展现代服务业标准领域,围绕旅游服务、现代物流、公务服务、社会管理等重点,积极做好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加大省级试点项目建设力度。要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快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步伐,继续推进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工程。不断健全标准化服务、推广体系,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宣贯和监督工作。

要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有新突破。品牌是竞争力,是产品、产业的附加值,经济的增加值。好的品牌,凝聚着诸多先进因素。加强品牌建设是带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全世界最著名的100个知名品牌中,中国没有一个。我省自2003年启动省级名牌评选工作以来,云南名牌产品虽然超过400个,但在西部仍然未进入前三甲。我们在名牌建设上还存在重量轻质、重点轻面、重短轻长、重内轻外、重评轻育、重树轻保等“六重六轻”现象,需要我们在发挥名牌的带动力,提升名牌的创新力,扩大名牌的影响力,延伸名牌的生命力,强化名牌的保护力,聚合名牌的推动力等方面下功夫。为此,要着力巩固现有品牌,培育新兴产业品牌,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品牌,加强云南品牌宣传,不断优化品牌结构,增强品牌影响力,夯实品牌经济发展基础,提高品牌产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要建立云南名牌三级联创机制,加大自主品牌创建、服务业品牌培育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将原产地保护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纳入申请范围,大力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和建设。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开展云南名牌推介活动,积极推出特色品牌。要加大打假保名优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让“质优者更强,假劣者消亡”。

要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上有新作为。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履职,全力服务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要发挥生产许可的政策约束作用,加大涉及节能减排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以工业锅炉为重点,在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强化节能监管,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城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快构建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强化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完善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分析工作机制。加强能效标识监管,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注重顶层设计,尽快促成《云南省节能减排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加大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力度,加快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三)真正成为民生保障的主心骨。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加强质量监管,保障质量安全,是全系统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当前,我省生产加工食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形势依然严峻,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尚未得到遏制,特别是在对质量问题“零容忍”、对安全监管“全问责”的情况下,质监部门压力倍增,任务更重。近年来,我国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各种舆论矛头直对质监部门,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挑战,2012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位居榜首。质量安全事故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期盼吃的放心、穿的舒心、买的称心、住的安心,希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追求的无不都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质量已成为理想生活的硬指标、改善民生的保障线、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是民心所向,民生所求。管住了质量,就赢得了民心。假冒伪劣打不下去,市场得不到净化,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就提振不上来,产业则无法健康发展,而且极易引发社会信用危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质监部门来说,保安全既是监管难点,又是工作重点,更是职责所在。对质量安全的疏忽,就是对生命的践踏,对违法者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质量安全形势越是严峻,我们越要提振信心,牢固树立 “保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严”字当头,严控、严管、严查、严防、严处,以铁的手腕、硬的举措、好的机制,力保一方平安,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全省质监系统要以对民生、民安、民信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麻痹、松懈、畏难、厌战情绪,振奋精神,履职尽责,勇当保障民生的主心骨和急先锋,善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各方责任落实,着力监管体系构建,着力假冒伪劣打击,怀着对不法分子的仇恨,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让黑心商人血本无归,雷厉风行出重拳、挥利剑,坚决斩断不法企业的生产链条,坚决打赢质量安全保卫战,引导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提振社会信心,确保监管有力有为,严守质量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幸福云南建设。

要强化各方责任落实。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健全质量安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行业加强自律。要重点督促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体系,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定和自律公约,及时掌握并处置行业质量隐患和 “潜规则”。

要强化依法监管措施。严格生产许可,开展工业生产项目质量准入评价制度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分类分级监管,认真落实日常巡查、飞行检查、“一会四书”等制度,切实加强证后监管。科学实施监督抽查,实行监督抽查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加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分析研究、跟踪整改等后处理工作力度。探索建立酒类产品、化肥等重点产品公开违法查处纪录的制度。

要强化质量风险控制。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全面建立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掌握监管工作主动权。加强质量风险规律研究,梳理质量安全风险源,探索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的风险监测能力。加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分析评估,有效防范城市电梯日益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完善风险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不断增强科学处置能力。

要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继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加强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探索实施目录管理。加强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锅炉压力容器等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活动。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机制改革,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一岗双责” 制度,力争全省县(市)区以上质监部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首负责任的落实,不断加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和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力度。

强化执法打假力度。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问题突出的食品、农资、建材、3C认证产品、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推进“双打”常态化,继续打好“质监利剑” 行动5大战役,加大技术执法力度,严查彻办大案要案。不断完善稽查建议书、挂牌督办、案件会商、明察暗访和企业质量违法查处记录等制度,推行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违法责任追溯,深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和区域整治,切实解决区域性质量问题和质量热点问题。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四)始终高扬服务为荣的主旋律。“人民质监、为民服务”始终是质监部门的主旋律。质监部门自组建以来,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职能、服务经济、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与我省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地位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工作成效还没有完全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全系统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动质监部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让质监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贴得更紧,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质量惠民的成果。

要树牢质监为民意识。树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借口、服务无缝隙、服务无止境的理念,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认真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以及“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从便民利民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质监部门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加强各级政务服务窗口、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与96128政务服务专线建设,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确保人民群众质量咨询诉求渠道便捷通畅。

要打牢计量惠民基础。把民生计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夯实计量基础,拓展计量惠民领域,加大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试点力度,从源头加强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管,大力开展计量监督专项抽查、执法检查和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工作。

要筑牢认证认可防线。真正发挥认证认可的评价支撑、互信互任、监督约束作用,加强认证认可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产业升级。不断完善实验室能力验证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全省检测实验室检验行为。有效推进安检机构分类监管,加强自愿性认证监管,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信息安全等体系认证。

(五)着力打造质量振兴的主力军。强质监始终是质监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建设薄弱,监管不到位,科研工作滞后,依法行政能力不强,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很大程度反映出我们这支队伍素质与履职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打铁要靠自身硬。质监部门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执法,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艺。抓质量的人,必须讲质量、重品质、提素质;立标准的人,必须讲标准、用标准、高标准;搞技术的人,必须讲科学、有道德、求严谨;干执法的人,必须讲法制、兴文明、行公正。要想使质监队伍在质量振兴的大业中成为有战斗力的主力军,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实现量到质的飞跃,精心将质监队伍打造成敢于亮剑的“铁军”,真正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敬的人民质监形象。

要更加用心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加快重点项目立法步伐,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成质监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和并联审批工作,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大力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审批、监督全程管理。落实执法打假责任制,公平公正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强化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和行政执法案件讲评通报,努力提高行政执法规范性。抓好“六五”普法教育,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年、法制工作创新和质监法律“六进”等活动。

要更加用力推进“科技质监”建设。巩固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加强科研力度,围绕一线执法、风险监测开展科研攻关,提高新物质检测检验和快速检验能力,积极争取重大科技立项,加大国家级、省级技术机构申报科技进步奖的力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抓紧完成有色金属、高原电器两个国家质检中心筹建任务,积极开展国家磷化工、乳及乳制品、螺旋藻、水泥等国家质检中心申报,加快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技术检验检测基地、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全系统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达标要全面完成。积极探索建立质监科技人才专家库和“云南质量发展智库”,加快科研团队、领军专家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健全技术机构内部监督体系。完善质监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加快云南大质量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移动执法系统试点工作。

要更加用情推进“和谐质监”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大力加强质监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纪律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四项活动”、“四群”教育和学习贯彻新《党章》活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大规模”培训人才力度,实行全员岗位技能培训,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执法水平和检测技术水平,深入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专业人员技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及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交流轮岗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拓展用人思路,积极探索开门引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新路子,广开用人渠道,使人员结构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关心和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力度,继续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抓好行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巡视督查和内部审计监督,提升ISO9001管理体系运行质量,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惩治和预防腐败。

三、新挑战孕育新机遇,新形势催生新动力

今年全省质监系统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全系统的认识水平、精神状态、意志品质、能力素质。我们要自信。自信是根本。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自我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民族充满自信,才能兴旺;一份事业充满自信,才能辉煌。党的十八大报告非常醒目地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垂管10多年的实践一再深化着我们对质监工作思路、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对这支队伍的自信,特别是我们拥有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质监队伍,这是我们的自信源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质量振兴工作越来越重要,“质检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满意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真正践行以质取胜,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正能量,云南质监工作的特色会更加鲜明,云南特色质监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远。我们要自觉。自觉是基础。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我们要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始终对事业充满激情,始终对群众保持真心,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精神,提倡正能量,消除负影响,“做高质量的人,干高质量的事”,把质监工作自觉融入时代潮流,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质监事业之中,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干,满怀激情抓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把干好本职工作作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我们要自强。自强是动力。有自强才有自信,也才会有自觉。要做到自强,必须强基固本,提振精、气、神。要修养大气,见微知彰。大气是一种底蕴,一种修为;大气,彰显一个人的高远博大,展现一个人的气度胸襟;大气者,拿得起,放得下,知得失;大气者,站位高,标准高,境界高;大气者,思路宽,视野宽,眼界宽。要恒养正气,砥砺前行。正气是品质、是涵养、是操守。恒养正气,就是要有浩然之气,磊落之气,纯真之气,做到神正、心正、身正,名利看得正,是非辩得正,公私摆得正,行为端得正,处事拿得正。要培养才气,勇于担当。才气是素质,是能力,是水平。才气是成功之基、进步之石。苦学养才气,实干出才气,砺炼生才气。培养才气,就要勤读书,善历练,重实干。主动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实践历练中强信念、开心智、增才干,为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奉献智慧、贡献力量。要滋养锐气,激情有为。锐气是魄力,是激情,是胆略。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敢为人先的意识,蓬勃向上的活力。要涵养静气,超然淡定。静气,是平和的心态、淡泊的情怀、超然的境界。静气,不是放弃,不是观望,不是等待。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清醒中自控,在自控中自如。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多思、勤思、善思、精思,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调理心智,开朗情怀,做到定神、定气、定力。我们要自律。自律是保障。一定程度上,他律很有必要,但是自律最重要;管别人容易,管好自己最难。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不断锤炼党性,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约束自己。要努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敢作为、勇担当、不懈怠。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总局最近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各级党组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做起,带头转变作风、学风和文风,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执行规定,按照党章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明白人、做聪明人、做老实人。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质监事业发展上。大家要明白,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节约就是政绩。要重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节做起,从小事防起,严于律己,自觉保持廉洁情操,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仁之情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明之事不干,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努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努力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最后把一副对联送给大家,作为新年寄语:

抓质量保安全民生为本,切忌空谈误国。

促发展强质监民信为天,坚守实干兴邦。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