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研究报告》制定目的的基础上,建议关注“十二五”水电建设、“十三五”核电建设和未来五年特高压技术发展。随着电力供需未来一至两年内持续恶化和电价上涨预期兑现,包括传统火电在内的电源投资或迎来新一轮建设周期。
中电联发布电力工业“十二五”研究报告,预计水电将迎来发展高峰,核电和太阳能主要贡献“十三五”增量,电价上涨和装机缺口增大或引发新一轮电源建设。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和电源装机规划目标
考虑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较长周期,《研究报告》中对电力需求预测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逐步调减:
“预计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02~6.61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9.5%,推荐为6.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8.8%;最大负荷达到9.66~10.64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9%~10.0%,推荐为10.26亿千瓦,年均增长9.2%。”
“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8~8.81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6.6%,推荐为8.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最大负荷达到13.03~14.32亿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速为4.9%~6.9%,推荐为13.66亿千瓦,年均增长5.9%。预计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3~12.67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达到18.54~20.82亿千瓦。”
我们对此理解有二: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反映在电力需求也要经过一轮周期的调整;最大负荷增速始终领先平均,我们在推敲装机缺口时、在特高压短期内难以实现跨区域输电的大背景下,还是应当充分考虑最大负荷增速和新审批装机地理位置差异,换句话说我们认为至少未来两年这个缺口将持续增大。
而从规划预测的角度看,“十二五”主要由水电贡献增量,“十三五”核电、气电和太阳能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
“‘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3.01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煤电9.28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气电4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5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500万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9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3.8%,比2010年提高6.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5.2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2.4%左右。”
“2020年规划目标: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3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3.6亿千瓦,抽水蓄能6000万千瓦,煤电11.7亿千瓦,核电8000万千瓦,气电5000万千瓦,风电1.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500万千瓦,生物质、潮汐、地热等1000万千瓦。
与我们的判断相符,在发生日本福岛事件后对电源增长结构化调整主要体现在核电成为“十三五”主力,水电在2015年前将迎来建设高峰,而太阳能受基数影响,主要贡献体现在“十三五”。
水电和气电发展研究
从增长弹性和贡献占比的角度主要研究水电规划目标和气电发展。与之前市场理解“十二五”水电将主要以大型电站开发为主不同,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大中小开发相结合”,我们认为这也是最符合国情和现状的。
“继续加快开发、尽早开发完毕开发程度较高的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水电基地,重点布局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等6个大型水电基地。重视境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开发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基地。”
“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0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程度达到58%左右(按技术可开发容量计算,下同),其中东部和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西部水电开发程度在48%左右。”
“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6亿千瓦左右,全国水电开发程度为69%,其中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63%。抽水蓄能电站2015年规划装机 41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十三五’期间投产容量增加较多的流域是大渡河与澜沧江上游。”
需要指出的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水电发展将依照自上而下推动6大水电基地建设,自下而上发展中小水电的模式,审批趋于严格并依靠中央政府规划有力实现建设进度可预期和规范。
坚强智能电网研究
特高压发展是大趋势,技术瓶颈或限制进度
特高压是解决远距离送电的唯一方法,正是因为对此坚定相信,我们才在目前对技术、经济性和动机存在多方质疑的大背景下持续看好其发展趋势。
中电联对“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专门讨论了特高压作为“坚强骨干网络”的作用和发展目标,据我们了解正式出台的电力“十二五”规划是否包含该部分仍存变数。
从这个角度,作为国家电网规划内容特高压若能顺利收入国家层面的“十二五”专题规划,当作为行业重大利好看待。
而对于技术瓶颈的理解,应是基于发展大趋势下对新技术产业化周期的考量,我们对2015年建成“三横三纵”交流存在一定保留,这是较市场预期而言显中性的。
“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主网架,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500千伏直流工程和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2015年西电东送主网架在2010年‘五直八交’的基础上形成‘九直八交’送电通道,各省(区)形成坚强的500千伏骨干网架。配合海南核电,建设海南与广东联网二期工程,实现海南与南方主网500千伏双回路联网。加强与港澳特区联网,保障港澳电力可靠供应。”
配网发展周期依旧景气
以农村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为主体的配网建设成为2011年下游投资最大亮点,我们预计也将贯穿整个“十二五”,由于直接受惠于终端工业和居民用电质量提升,在国家力量主导下进度有望最符合预期。
“大部分城市形成220(或110)千伏双环网架,500(或330)千伏变电站深入城市负荷中心并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结构,实现500/220(或330/110)千伏间电磁环网解环运行,中低压配电网络具备“手拉手”环路供电或双电源供电。”
“初步建成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中心枢纽,110千伏(66/35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网架的坚强农村配电网,县城中压配电网实现环网供电,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电需要。”
智能化建设覆盖六大环节,根据必须性存在先后
研究报告提出:“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我们认为六大环节的智能化按照下游实际需求(发展水平差异和对电网运行安全重要程度差异)依次为用电和调度、变电、配电、输电和发电。考虑实际投资落实,用电和调度目前符合甚至略超预期,而2012年将主要关注变电带来的增量。
电力工业投资规划和电价讨论
《研究报告》涉及投资的表述如下:
“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达到6.1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8.3%,其中电源投资3.2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电网投资2.9万亿元、占48%。“十三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达到7.1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6.4%,其中电源投资3.6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1%,电网投资3.5万亿元、占49%。
考虑剔除2011年电源投资3682亿和电网3712亿,未来4年电源和电网投资年平均为7079亿和6322亿,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
对于电价的讨论:“在考虑煤价上涨、弥补历史欠账和电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8%的条件下,2015年合理的平均销售电价为728.7元/千千瓦时,比 2010年上涨157.5元/千千瓦时,增长27.6%、年均增长5.0%;2020年销售电价为831.7元/千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103.0元 /千千瓦时,增长14.1%、年均增长2.7%。”
对于电价调整时点我们在此不多做讨论,但上涨预期值得关注:2010和2011年电源投资下滑影响逐步体现在2012和2013年新增装机减少,缺口拉大必将引起新一轮电源建设周期启动,我们的观点是包括火电在内的或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