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分别控制在40亿吨标煤和6.15万亿千瓦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规划》还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各主要能源的发展路径,提出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实施“双控制”,具体控制目标将分解到地方,并把落实情况纳入各地考核。专家分析指出,能源消费控制已成为倒逼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将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双控制”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分别控制在40亿吨标煤和6.15万亿千瓦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要实现2015年4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未来五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4.3%左右。
“要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和工具,否则要实现控制目标难度会很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高世宪说。
《规划》提出,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和资源特点等因素,将能源和电力消费总量分解到各省(区、市),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定期通报制度。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能源总量控制要求各个省份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数量,这相当于给地方经济增长上了“紧箍咒”。地方政府出于对经济发展的担忧,可能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上斤斤计较。因此,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分配地方目标。
以高效、清洁作为结构调整方向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规划》描绘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各主要能源的发展路径,提出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发展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突破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瓶颈。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常规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开发潜力很大,但需要高效清洁应用。此外,在高油价背景下,我国非常规气资源增长潜力大,需要大力发展,但不能指望“十二五”期间消费比例能占多大,有一个过程。
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
《规划》提出,科学界定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业务,对可以实现有效竞争的业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对自然垄断业务,加强监管,保障公平接入和普遍服务。
王震指出,我国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大方向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坚定市场化方向。但能源供应涉及民生,因此要在供给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推进。
《规划》涉及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体系、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研究推动原油成品油进口管理改革等敏感话题,并提出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包括理顺电价机制、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
高世宪说,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滞后。由于能源和民生密切相关,涉及利益群体复杂,改革的推进存在较大难度。“十二五”初期,我国在天然气以及煤电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已经起步。不可否认,现实的问题仍然很多,能源体制改革要坚定方向、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