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空气污染:PM2.5你知多少?

   日期:2013-01-19     评论:0    

伴随着灰霾天气的发生,“PM2.5”这一生僻的专业词汇迅速窜红。到底什么是PM,它从哪里来呢?这要先从PM的“始祖”气溶胶说起。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实际上是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也就是气溶胶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种粒子被称为大气颗粒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M。

因为大气颗粒物的形成、迁移、转化和清除过程及物理化学性质与粒径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用粒径来对其进行表征。PM1通常指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粒子,PM2.5则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以此类推,PM10即指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粒子,其中包括了PM2.5和 PM1等。

那么,这些不计其数的颗粒物是怎样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可以分为天然来源颗粒物和人为来源颗粒物。天然来源颗粒物包括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的风化产物、自然火灾、土壤尘、火山灰、海盐粒子、植物花粉和真菌类孢子等,这类颗粒物的粒径一般较大;而人为来源颗粒物是指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粉尘、废弃物焚烧等人类活动产生的颗粒物,这类颗粒物的粒径一般较小。“就全球范围而言,自然过程产生的颗粒物量远大于人类活动产生的颗粒物量,但是对于人群密集的城市而言,人为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比自然产生的浓度大几个数量级。”

“我国是燃煤大国,由于煤炭燃烧而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占了一定比重。”大气颗粒物不是单一成分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不同化学组分组成的复杂可变的大气污染物,其来源也十分复杂。就产生过程而言,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为一次粒子,而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气体,通过气-粒转化机制生成的是二次粒子。二次粒子更为细小,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也更为复杂。

为什么小颗粒有大能量?

其实,气象部门为了做好针对沙尘暴等天气的研究,很早就开展了针对PM10的观测工作。而近期PM2.5之所以被热炒,是因为这个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十分之一左右的小颗粒被列入了危害人体健康的黑名单。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粒径、来源(化学组分)、人体暴露量等三个因素。其中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越容易到达呼吸道深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除了对人体的影响,大气颗粒物还在凝云降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知道,完全清洁的大气是很难形成降水的,而弥漫在空气中的小小颗粒物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凝结核。这些颗粒物中有一部分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够把大气中分散的水汽集中起来,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除了降水,像冰雹、冻雨等灾害天气也与这些大气颗粒物关系密切。

但是,“当作为凝结核存在的颗粒物数目较多时,反而不利于降水的产生。”这是因为在云中含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过多的大气颗粒物会同时争抢有限的水汽,从而限制了云滴的增长,阻碍降水的生成。

大气颗粒物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通过散射或吸收太阳辐射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黑碳颗粒,它是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副产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黑碳能够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中对可见光吸收作用贡献最大的气溶胶,能显著地影响区域的温度、云量和降雨量,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