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芯片设计、制作工艺需加倍努力寻求突破

   日期:2012-12-17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半导体设计制造方面,各相关厂商相继突破制造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半导体设计制造方面,各相关厂商相继突破制造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2年初,富士通半导体宣布交付其为中小型IC设计公司量身定制的55nm创新工艺制程(可兼容65nmIP、性能堪比40nm工艺),一度引发中国IC设计业的震动。而在日前于重庆举办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2年会暨重庆集成电路跨越发展高峰论坛”上,富士通半导体又一次带来惊喜,率先将已经量产的成熟28nm先进工艺和设计服务带给中国高端SoC设计业者。

“55nm创新工艺制程(CS250L和CS250S)推出后中国客户的反馈非常好,这和我们当初推出时的定位策略有关,如 55nmtransistor不变,65nmIP可以重用等,这使得以前65nm客户可以很容易导入55nm制程。现在已经有2至3家消费类电子的用户在使用了,预计明年初将会有3个Tapeout。”富士通半导体ASIC/COT业务市场部副经理刘哲女士介绍说。

如果说高性价比的55nm创新工艺制程是为了一解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本土中小客户IC设计之“渴”,那么此次富士通半导体带来的成熟已经量产的28nm半导体制造技术则是为帮助中国IC设计业应对高端先进制程SoC设计挑战而生。

当半导体制程进入40nm工艺节点以后,成本成为高端SoC设计企业面临的第一只“拦路虎”。如下图2所示为32nm/28nm及22nm /20nm工艺制程投资的各项费用,其中32nm/28nm工艺的收支平衡(Breakeven)为30-40MuNIts,而22nm/20nm工艺的 Breakeven更高达60-100Munits,这样高的半导体制造成本不只掐住了中小IC业者的喉咙,也成为高端SoC设计厂商的巨大压力。再加上 IP方面不菲的投资以及整合验证,财务风险可谓巨大。

虽然迈向尺寸更小的工艺节点实现了集成度和性能优势,但是设计和制造的复杂度也相应成倍增加,这成为高端SoC设计企业面临的第二只“拦路虎”。有关人士分析道:“28nm使得一切都变得非常复杂:Doublepatterning、Newinterconnectlayers、 Difficultdesignrules、Devicevariation、Newtransistors等等。而曾经存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诸如成本、产量、上市时间、盈利能力、可预测能力、低功耗(面积)、复杂性等各种问题现在也依然存在,不只存在,当工艺尺寸不断缩小,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虽然迈向尺寸更小的工艺节点实现了集成度和性能优势,但是设计和制造的复杂度也相应成倍增加,这成为高端SoC设计企业面临的第二只“拦路虎”。刘哲分析道:“28nm使得一切都变得非常复杂:Doublepatterning、Layout-dependenteffects、 Newinterconnectlayers、Difficultdesignrules、Devicevariation、 Newtransistors等等。而曾经存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诸如成本、产量、上市时间、盈利能力、可预测能力、低功耗(面积)、复杂性等各种问题现在也依然存在,不只存在,当工艺尺寸不断缩小,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