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观测的“中国力量” 我国参加GEO辉煌成就

   日期:2012-12-14     评论:0    
核心提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通过数据共享服务实现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地球观测数据,通过科学研究提升地球观测应用的能力,为本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决策提供服务。

日前,在巴西举行的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第9次全会上,由中国代表团举行的一场发布会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由上百位中国科学家历时3年完成的全球地表特征参量和地表覆盖产品正式向全球用户发布。”会上,GEO联合主席、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宣布,这套覆盖全球的产品包含了迄今为止时间尺度最长的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和发射率产品,空间分辨率最高的两种辐射产品,以及30米分辨率的陆表水体数据产品,是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内完成的一个重大成果。

这些反映地表植被状况、地表能量收支变化的重要参数,是通过国家863计划支持,充分利用地球观测技术研究形成的。它们将直接服务于全球陆表变化研究,并促进气候系统模型的研发和改进。为实现对这些产品的共享,中国科学家还建立了全球陆表特征参量综合数据库,通过在线分发服务系统进行在线发布。

“我们的目的是让全球科学家共享该产品,用于定量遥感和全球变化研究,并共同做好产品的验证。”曹健林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将提供数据、硬件、软件、培训和咨询服务,分享中国在地球观测方面的成果。

这只是中国参与GEO、实现全球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贡献之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通过数据共享服务实现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地球观测数据,通过科学研究提升地球观测应用的能力,为本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决策提供服务。在GEO宏大的愿景下,中国正迈出一步步铿锵而坚实的步伐。

参与GEO是带动国内地球观测领域发展的契机

GEO是目前在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地球观测领域最重要且最活跃的国际舞台,主导和引领着全球地球观测系统的发展。作为政府间多边科技合作机制,其宗旨就是推动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并将其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执行计划》,建立一个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更好地认识地球系统,为包括天气、气候、海洋、大气、水、陆地、地球动力学、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等社会领域服务,为决策者提供从初始观测数据到专门应用产品的信息服务。

自2005年成立以来,GEO发展迅速,目前已有88个成员国和欧盟、67个参加组织。GEOSS的建设也从初期概念形成阶段进入了实质构建阶段。

我国是GEO创始国之一,也是GEO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自GEO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担任GEO执行委员会成员国和联合主席国。GEO的四个联合主席国分别由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和非洲四个区域的成员国推选产生,GEO联合主席由联合主席国的首席代表担任。2005年至2010年,亚洲大洋洲的联合主席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担任,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为现任联合主席。

“参与GEO工作是我国主导国际地球观测技术发展、统筹发展国内相关部门与全国各地方地球观测系统和资源的战略契机。”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要充分利用GEO国际合作渠道和数据共享服务机制,推动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地球观测领域快速发展。

今年召开的是GEO第9次全会。据参会的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介绍,该会议一年一次,由全体成员国及参加组织的代表参加,主要审议执委会、秘书处及工作计划实施委员会等年度执行报告和财务报告、批准年度工作计划、评估GEOSS建设执行情况、批准接纳新成员、更新执委会成员国等并做出有关重大决策。

中国承担的GEO工作计划项目覆盖GEO主要领域,对GEOSS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万钢表示:“要继续推进GEO成为一个数据开放的国际科技服务平台;我国要主动开放一些数据。大国要多做贡献,才能有更多发言权,逐步争取主导权。”

那么,中国在GEO相关工作领域取得怎样的进展?“中国一直致力于在GEOSS框架下推动中国GEOSS建设,同时也在为亚洲大洋洲区域以及全球GEOSS目标的实现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曹健林介绍,首先,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作为地球观测数据卫星分发系统 (GEONETCast)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我国气象卫星数据在亚洲的分发,同时对美洲和欧洲的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广播转发。目前中国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 星加入了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序列,其数据将通过在亚太地区的直接接收站以及GEONETCast与其他国家分享;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实验卫星计划正在全面推进,并计划于2014年底发射。另外,中国为南非免费建设了中巴资源卫星接收站,以接收中巴资源卫星02B的数据,目前中国正在改造该接收站以接收中巴资源卫星03星的数据。今后几年,中国将与巴西相关单位合作,推动建立风云卫星数据接收和分发站,推动南美洲地区的国家共享中国气象卫星数据。同时,还将积极推动与南非、埃及、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合作,推动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与非洲国家的共享。在亚洲,继续推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在泰国的数据接收和共享工作。在过去一年,在中国境内还组织了多次地球观测的国际会议,推动了相关GEO工作计划项目的实施。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在本次全会上的中国国家报告中介绍,中国气象局在2011年正式印发了《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划(2010— 2015年)》,并解决了风云卫星资料进入数值预报模式的预处理、质量控制、同化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了台风卫星定量应用支撑能力,利用风云三号卫星首次实现对国外重点区域主要粮食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中国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的卫星数据共享传输系统,卫星数据共享网站注册人数已经超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万人,年数据共享服务量超过320TB。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