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企业热火朝天地运用机器人的同时,“中国制造”也没有甘于寂寞。对中国来说,机器人替代人工,同样是产业升级的趋势。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高端制造业即机器人智能制造,已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迎接黄金发展的十年。
这是一块“大蛋糕”
2011年,中国和全球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创下新高。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11年是工业机器人产业自1961年以来最蓬勃发展的一年,全球市场同比增长37%。而中国市场则成为增幅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22577台,较2010年实现了50.7%的增长。数据表明,中国有望于2014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德国KUKA机器人、日本川崎机器人等世界500强的机器人制造公司,近年来也将市场重点转到了中国,ABB公司甚至把自己的全球总部干脆搬到了中国。
面对国外巨头的来势汹汹,中国机器人制造商们同样不甘示弱。国内机器人后起之秀新松机器人的销售在2011年增长了60%以上。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但面对硕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亟需在跟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快速进步。
中小企业层出不穷
本土的机器人企业正在奋起直追,沈阳、西安等地的机器人研发速度很快,而珠三角地区的应用市场则增长最为迅速。
据统计,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就有63家机器人企业会员,2011年产值达160亿元,平均年增速为50%至60%。当地为解决企业使用机器人前期投入太大的问题,还采用了灵活的“雇佣”营销,即企业可以“先用再付钱”,机器人做得不好也可以将其“炒”掉。
[pagebreak]佛山市龙甲机器人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昕春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之后留在松下公司,从事与机器人有关的工作。1996年,李昕春回到国内向高校和企业介绍机器人,但直到2009年之后,他才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从日本进口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部位,进行“二次研发”和装配。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业务已经拓展到丰田、美的、华帝、富士康、东风雪铁龙等知名大企业。龙甲公司明年的目标产值是2亿元。
领头企业时有突破
目前国内做机器人的主要公司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哈工大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丰裕电机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创建于1986年。作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也一直代表着国内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其研制的仿人机器人还获得过欧盟大奖。
而令哈工大机器人名声大噪的是龙年春晚的舞台。1分27秒的舞蹈节目《机器人总动员》,成为“唯一没有人表演”却大受好评的节目。
此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打破国外产品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和垄断,以奇瑞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联合国内机器人科研单位进行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部件开发,在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之外探索自主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之路,并形成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品牌。
[pagebreak]制造基地不断崛起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投资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都有涉及机器人项目。国内各个地区、省市也在大力投资机器人的产业建设。
2011年开始,常州武进区加快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8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3家,产业实力初具规模,产业特色逐步彰显。
2012年3月,唐山市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称,到2015年,该市高新区将形成核心专利100项,建成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我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
2012年4月,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四方,现场签署了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同发起成立面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