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临界”大转折

   日期:2012-11-29     评论:0    
核心提示:我国多部门联手政策施救的“光伏新政”,释放广阔内需空间,一度陷入绝境的光伏产业初显“柳暗花明”趋势,“光伏生产大国”正在浮现“光伏应用大国”新前景象。

  我国多部门联手政策施救的“光伏新政”,释放广阔内需空间,一度陷入绝境的光伏产业初显“柳暗花明”趋势,“光伏生产大国”正在浮现“光伏应用大国”新前景象。

  近日,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美欧贸易保护主义重重国际“围剿”,我国多个部门已密集出台“光伏新政”施救我国光伏产业,尤其是10月底国家电网发布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实质措施,不少企业绝地反击祭出“组合拳”自救,行业信心大振,不少地方初现光伏发电站“开发热”。

  事实上,据塞维 LDK、晶科能源和开阳光电等光伏生产、发电企业介绍,目前包括组件、安装在内的分布式电站和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每千瓦时只需7~8元,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已经高于水电和火电。若按照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在光照时间长的西北地区,最快可以在3~4年收回成本。在光照时间略短的南方地区建设分布式电站,也可在5~6年内收回成本。如果获得国家“金太阳”工程等相关补贴,收回成本时间将更短。

  赛维高级副总裁姚启强告诉本刊笔者,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将由光伏生产大国向应用大国转变,大面积使用新能源、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使我国成为光伏制造、应用强国,“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光伏产品价格已经企稳回升,整个光伏市场特别是中国光伏市场将出现不会低于30%的增长。”

  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向本刊笔者建议,下一步,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现有政策措施,出台配套办法推动光伏电站发展,努力开拓光伏内需;相关企业也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整合自救,沉淀技术,加强管理,“合力促进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型为‘光伏应用大国’,真正走向‘光伏强国’。”

  “新政”提振行业信心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国家对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重视和支持,让人们对中国光伏业重拾信心。”采访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赛迪智库光伏所所长高宏玲对本刊笔者介绍说,近期,为应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困境,国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电站建设机构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光伏制造业健康发展,扩大国内光伏产业规模化、多样化应用。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告诉本刊笔者,“这给跌入低谷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希望,国家针对光伏产业的鼓励政策愈加清晰。”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