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5千公斤级岷山发动机曝光 可用于高级教练机
据媒体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最新型岷山发动机在本届航展上公开亮相。该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推力范围 4000-5000公斤力。该发动机可作为高级教练机的动力,其派生型可满足多种不同用途飞机对发动机的需要。
航空发动机作为高尖端的科技工程,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科技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我国航空工业经过60年的演变发展,型号研制由过去的少量机种产品逐渐发展到各类型机种、动力、导弹等;研制能力由维护修理、测绘仿制发展到完全自主研制;涉猎范围由过去的军品研制扩展到包括民机、贸易、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中航工业连续进入世界500强,这既是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重视。
航空发动机产业在经过50余年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能够自主研发运输机、歼击机、直升机等各种军用飞机动力的能力,多型发动机已经装备部队,多型已确定装机对象、处于在研中,同时又有多型动力型号或动力关键技术开展了预先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技术进步及形势的发展变化都很大,让我们这些从事航空工业的人来说有很强的自豪感,同时也是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虽然发动机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仍能看到存在的两方面差距。一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如相比较于世界领先水平的GE、普惠、罗罗等欧美公司,在发动机设计的精细化程度、试验方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规范准则的形成及应用、材料和工艺制造的成熟性、使用维护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在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企业交流中,也会发现他们很多过人之处。二是距离用户的要求有差距。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长、投入大、基础弱,使发动机研制中在技术指标、研制周期及使用维护等方面很难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要成为航空工业强国,作为航空关键技术的动力研制必须要有巨大的进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用户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总结、提炼并形成我们自己的设计、制造、试验研发体系,持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研发体系针对已有型号或技术的研制经验、教训、流程、形成的方法和准则等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将技术要素规范化、明确化、有序化,使后续型号的研制或技术开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加快研制进程,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研发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所的立所之本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核心研发能力的体现,并且涵盖了研发全过程,是不断迭代、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其次,要重视和开展好预先研究工作。密切跟踪、了解和学习国外动力的先进研制经验、先进技术,密切关注用户的未来需求,提前开展动力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预研做得好坏,直接决定了型号基础是否牢固、成功率的高低、研制周期长短,是动力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同时,预先研究的开展,更有利于拓展思路,创新思维,开发新技术,实现赶超的目的,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动力成功之路。在做好预研的前提下,根据技术的进步,不断修改完善研制程序和要求,使型号又快又好地满足要求。
第三,要认识动力研制的特有规律和要求,尊重规律,运用规律,加快研制步伐。动力研制的过程,就是技术问题暴露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通过全面发现设计、加工、试验、匹配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系统解决各项技术关键点,最终实现能力提升和项目成功。同时,通过动力关键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将有效促进相关行业(如标准、材料、工艺、制造、信息化等)的成熟和发展,为国家工业水平提升起到牵引作用。型号的衍生发展是动力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手段,既保证了基本的可靠性,又可快速有效解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提供成熟的技术验证平台。
目前,国家特别重视发动机的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很大,我们要把握时机,做好动力研制,不能辜负这种期望和投入。要做好动力研制的长远规划,动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功,更体现了一个漫长和逐渐发展的过程,甚至不是一代、两代人的成功。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从基础到应用、从查缺补漏到完善发展、从型号到预研、从传统技术的总结提升到创新发展,做好全面、长期的规划和储备。相信中国航空动力的发展会有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