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节约高效的工业机器人

   日期:2012-11-26     评论:0    
核心提示:  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11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从500台增长到约50000台,增速之快令人关注。

  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11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从500台增长到约50000台,增速之快令人关注。

  人口大国将成为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国

  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遭遇招工难的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五年前一个熟练工的薪水不过1500元/月,现在3000元还是招不满。”上海明天纺织制衣公司总经理徐仁明谈起招工就发愁。

  钱不是唯一的问题。很多企业家发现,对于大量的80后、90后来说,对单调、枯燥的工作,再高的薪水也没兴趣。

  在人口红利不再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代工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提出了“三年百万台机器人”计划,颇具震撼效应。

  郭台铭确实点中了国内制造业的一大核心问题。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近日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重振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是重要推手,“我们在欧洲考察时看到,像德国双立人刀具这样的传统产业,也开始引入机器人生产,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制造业的提醒。”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尚玉英表示,目前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内容是智能化、数字化制造,这两大特点机器人都具备。工信部在《智能制造装备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专家组组长赵杰表示,当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仅次于日韩居世界第三,增速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的机器人密度还很低:以汽车业为例,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为1710台,我国仅90台。“随着传统产业需求的增加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预计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3.2万台,位居全球第一。”

  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在某些制造业如汽车生产中,机器人在焊接、喷涂和搬运等环节得到了示范性的应用。如果是一般的制造业,机器人的替代前景如何?

  德国库卡机器人关键技术工程师饶楚说:“原来使用机器人,多半是太累人不愿干、或是太危险人没法干的领域。现在正朝着节约成本的方向发展。”

  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工人工资超过4000元/月时,机器人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

  我国机器人第一股——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谭学科支持这种说法。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焊接作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种,工人工资很容易达到4000元/月。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售价15万左右,一般能抵3个工人,如此算下来和人力成本相当。考虑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至少3—5年,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

  瑞士史陶比尔精密机械公司区域销售经理刘阳则认为,单个机器人难以发挥作用,需要辅助设备组成工作站才能用于工业生产。“现阶段多数领域用机器人还是比人贵。要想形成明显替代关系,近三年不现实,但在十年这样的长周期里确实是一个趋势。”刘阳说。

  替代信心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机器人价格与人力成本“此消彼长”。五年前一台焊接机器人售价50万元,现在降到15万元。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工资水平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二是机器人不会疲劳,也不像人有情绪波动,其生产的产品质量一致性更高。实践数据显示,在电子产业打磨抛光环节引入机器人后,产品优良率从87%提升到93%。

  针对产业界的投资热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大幕已经拉开,世界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即将进人喷发期,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已初露端倪,机床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投资前景可期。

  机床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背后除了用工荒的促动,还有投有其他原因?

  工业机器人能替代目前越来越昂贵的劳动力,同时能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据了解,富士康机器人可以承接生产线精密零件的组装任务,更可替代人工在喷涂、焊接、装配等不良工作环境中工作,并可与数控超精密铁床等工作母机结合制造模具,提高生产效率,替代部分非技术工人。

  可以说,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误操作带来的残次零件风险等,其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减少人工用量、减少机床损耗、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高企业竟争力等。机器人具有执行各种任务特别是高危任务的能力,平均故障间隔期达60000小时以上,比传统的自动化工艺更加先进。

  采用工业机器人还有如下优点:第一,改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第三,提高零件的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第四,消除枯燥无昧的工作节约劳动力;第五。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第六,提高机床;第七,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第八,提高企业竟争力。

  在面临全球性竞争的形势下,制造商们在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来帮助生产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一个公司想要获得一个或多个竟争优势,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将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有放手段。

  服务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对一般的社会公众而言,工业机器人可能稍感陌生,但说起服务机器人,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一组画面:独居家中的老人,和充当“保姆”的机器人聊天解闷。久居太空的宇航员,和随行的科研机器人载歌载舞。劳累了一天的白领,回到家可以吃上机器人烹饪的饭菜。

  这样的图景不是天方夜谭。上市餐饮企业湘鄂情引进的炒菜机器人,已经运行了大半年。国内部分医院已开始应用医疗康复机器人,用于患者的后期治疗。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的崛起之路。对中国而言,服务机器人的潜力更是不言而喻。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日常家务、病人陪护和互动娱乐方面,机器人拥有广阔的施展空间。“未来机器人将成为一种大众产品。”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世强说。

  目前,韩国正在建设机器人主题公园。在这个公园里,机器人将成为科技、教育、文化和商业等几乎所有人类活动的载体,国内也有团队筹划类似事宜。谭学科表示:“服务机器人售价不贵,一般数万元,但需求量很大,是未来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来说,服务机器人是一个很值得拓展的方向。罗百辉t秘书长认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依托发达的汽车工业,日系、欧系产品占据了明显的先发规模优势。与工业机器人要事先编好程序不同,服务机器人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智能化的程度更高,这对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无疑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