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RFID技术可保障农产品安全

   日期:2012-09-14     评论:0    

  刚刚结束的首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在全国的农博会上率先打出了“食品安全”的名头,正是这张“安全牌”,让这届农博会受到市民热捧,5天就迎客36万人次,创近10年省内“农博会“之最,展销金额近千万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佛山全市有720万常住人口,如何保证这些市民餐桌上的安全,同时兼顾118万亩耕地的生产质量安全问题、每日5000吨农产品的流通安全监管问题,成为佛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如今面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三大难题。

  新技术新模式保障农产品安全

  在鱼苗内植入电子标记芯片,用鳞片就可以辨别雌雄;使用RFID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化溯源;蔬菜大棚实现喷灌系统全覆盖……记者从佛山市农业局了解到,近年来,佛山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干式环保养猪等方法生产安全农产品;依靠种子种苗研发,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RFID射频识别、条形码追溯、违禁药物速测等技术,提高监管水平;在不断提高改进运输设备、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农产品配送方式。

  去年,农业部门依托以市农科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中心、以5个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副中心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平台,与华农大、省农科所等科研院校开展航天水稻、国兰、蔬菜育种、机械嫁接育苗等新技术合作。工厂化养鱼、干式环保养猪、水产品养殖RFID射频识别等新型种养模式,获得生产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目前正在推广的“智慧菜篮子”工程,建立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社区的直供交易和配送体系。这样可实现对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全过程溯源管理,实现生产基地与社区群众直接对接,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打造市区镇三级检测网络

  市农业局局长唐棣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3年,农业部门将通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市、区、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提升检测水平。至2014年,区级以上检测机构100%获省计量认证,镇级检测机构100%运作正常,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平台覆盖市、区、镇三级,并向生产基地延伸。

  同时,还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动检疫出证实现网络化管理,在各动物检疫环节使用在线机打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监测全面实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

  唐棣邦介绍,今后还将通过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菜篮子”建设,给予政策、资金、科技等多方面扶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认定30个省级“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