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识别历经风雨 概念拓宽由安防到网络

   日期:2012-08-29     评论:0    

  近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展会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物联网行业(RFID传感器、智能识别、无线通讯)企业提供了一个涉及物联网整个行业链展示平台。会上智能识别技术广受欢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识别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手机,识别应用的意义便由最初的安全防范到更广泛的网络领域。

  一、各类识别技术在我国应用情况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主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掌形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等等,细分到每一类,它们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指纹识别:精准定位民用市场

  目前在国内,指纹识别由于其发展时间长,且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在门禁、考勤、保险箱、身份认证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同时由于其成本较其他识别技术低,更易推广和被用户接受,因此目前国内指纹识别的应用占整个生物识别应用约90%的市场份额。

  指纹识别更多地应用在中小企业的门禁、考勤以及对安防要求较低的身份认证和箱柜锁、电脑手机认证等民用市场,并且随着人们日益对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与隐私的重视,获得广泛的应用。指纹识别技术与更多的产品领域结合,在中高端民用住宅市场获得重视。目前高档小区和楼盘对自身的安全的重视日益看重,融合进指纹识别的对讲产品在人数较少的别墅区、高档楼盘等场所的应用正在不断受到关注。

  人脸识别: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几年来以平均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其中,人脸识别技术更是增幅高达80%,目前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8000多万元。按照年增幅80%的速度来看,未来几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份额将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作为近年来最为火热的生物识别技术,其在应用上也开始逐步的走向成熟,目前人脸识别从使用上来讲主要分为主动识别和被动识别。主动识别一般应用于常规门禁、考核等场合,被动人脸识别在海关、通行检验等场合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中国平安城市、平安社区项目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与普及化进一步发展,城市中的摄像机大范围的增加,使得人脸识别在人脸采集上通过多个摄像机,避免了侧脸和背对的问题,提升了人脸识别的质量。与此同时公安系统对城市监控、逃犯追捕、黑名单排查等功能的迫切需要,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在司法系统得到应用。

  与此同时,潜力巨大的政府市场开始启动。据了解,2011年,我国部分地区的社保系统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止和杜绝骗领、冒领养老金等情形发生,纷纷采纳了“人脸动态识别身份验证系统”,以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身份验证和管理。湖北、甘肃、湖南等省均先后建立了离退休职工面部信息数据库、确定了“人脸动态识别身份验证系统”的试点区域及单位,为人脸识别产品拓展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

  在巨大的市场发展形势面前,将人脸识别产品嵌入到门禁控制系统中的新一代门禁控制产品正随着前些年的铺垫而日趋成熟。为了谋求门禁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和赶上门禁市场飞速发展的列车,国内拥有人脸识别技术核心算法的企业整装待发,谋求爆破式发展。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就专门针对需要脱机使用的企事业单位门禁和考勤治理,推出了“汉王人脸通”、全球首款嵌入式“双目破体”人脸识别机等系列产品。而与此同时,众多门禁企业也正以引入“人脸”为门禁市场开辟蓝海。

  掌形识别:指纹市场最好的弥补者

  由于指纹识别的普识率问题,使得指纹识别并不适合在采集基数很大的场所中得到应用,同时,大量职工同时上下班进行考勤,对生物识别操作的便捷和认证速度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针对建筑工地和大型工厂的考勤,掌形识别由于其模板小、易于使用、对环境适应性强,且普识率较高等特点,在这些场所的应用上有更明显的优势。

  而相比其他生物识别,虽然掌形识别在认证速度上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其操作十分便捷,只需将手掌放在采集器上即可。另外,由于生物识别技术提取的是个人的体征,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盗用的可能性。而掌形仪最终存储的是三维特征,而且是经过分析后得到的数字化模板,对于其他人员来讲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但是,掌形和人脸一样是会变化的,手指变胖或者有较大伤痕都可能造成掌形识别的困难。因为个人的手掌形状存在可变性,因此掌形识别不宜使用在应用频率过低,如半年使用一次甚至一年使用一次的场合。

  指静脉识别:生物识别新里程

  作为主要生物识别技术中,使用个人身体内部生物特征来探测的指静脉识别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指静脉具有非接触式、身体内部特征采集、活体辨识、辨识速度较快等优势。

  目前,在国内市场由于指静脉识别产品的价格比指纹产品要高,因此门禁产品的主要应用还集中在金融,数据中心,司法等对安防要求较高的部门。除了常用的门禁,电脑登录等用途,还可以利用指静脉识别来实现电梯指定楼层停靠,考勤,个人身份认证,幼儿园安全接送等用途。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对高端生物识别技术的需求会有所提高,目前还没有人对指静脉识别技术表示质疑,重点仍然在应用市场的开发。

  虹膜识别:成本高昂应用少

  目前的国内虹膜识别市场尚处于培育期,虹膜识别产品种类少、价格较高、销量较少、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还没有开始,主要是松下、LG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一些公司和机构在开发产品,另外国内有多所高校如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从事虹膜识别的技术研究。

  虹膜识别推广主要难点除了技术上尚不成熟以外,高昂的成本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国内厂商掌握核心技术的比较少,大多数厂商只能购买国外的产品和支付高昂的专利费用,同时在硬件方面对摄像头和光源采集的要求非常高,造成制造成本的升高。

  由此,虹膜识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其在国内生物识别市场和前景主要依靠政府的采购和推动,但是目前在应用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引起重视,缺少相关的政策引导。据了解,当前虹膜技术在国有大型煤矿和军队要害部门中有所应用。

  二、生物识别的选择

  作为未来识别技术中的潜力产品,生物识别可以说有着非常让人看好的使用前景。那么,对于生物识别的设备选择,我们又该如何把握?

  1、设备选择,应用定位最重要

  与我们普通而又常见的普通门禁设备相比。生物识别系统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却有有着难以弥补的娇气。因此,对于生物识别的应用,以及所使用地点的选择,无疑要保持着更多的谨慎。

  对于生物识别门禁系统来说,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产品应用的领域,对于用户人数在技术人,指纹磨损较小,而且位于高档写字楼环境的用户(受污染概率较小) 来说,指纹识别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对于我们国产的指纹识别设备来说,正确识别率基本都维持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对于几十人的小型环境已经足够满足。而对于一些人数较多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环境来说,一些国外的指纹识别设备恐怕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对于用户数量维持在百人甚至千人以上,或者一些相对重要的部门来说,掌形仪或者三维脸型识别设备是同类设备里面的不错选择。其实,对于识别质量而言,虹膜识别仪在应用中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只是由于使用上不是非常方便,所以更多的在一些高端实验室等环境应用。

  2、安防设备,安全永远是第一

  对于识别设备来说,它的作用就是对来者的身份进行识别与断定,排除危险的一个"筛选"式的设备。而对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应用环境,它的安全级别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门禁的生物识别设备来说,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无疑是最为先进的,它在工作中,会采用多种生物配合的方式,来判断生物样本的特性。从而实现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而对于稍一般的安全级别设备来说,则会采取不同生物品种的产品性能来区分不同物体的区别。比如三维识别,指纹识别等。而对于简单的生物识别应用来说,相对处在基础地位的掌形识别可能是这类用户最为实惠的选择。

  3、识别应用,功能决定性价比

  对于生物识别系统来说,虽然丰富的功能可能会帮助我们完成更多的工作,但是在使用中,功能多的未必就是性能最优的。有些时候,随着功能的增加,设备的应用性反而会随之下降,而对于这样的此消彼长,显然是非常不值当的。那么,对于设备的可用性,到底什么才是最为关键的呢?

  于当前的用户需求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根据需求,确定采用何样的生物识别系统,确认是指纹识别应用还是对掌形识别技术拥有更多的需求。此外,根据门禁系统所处的位置,重要性,以及便利程度等方面,决定采用一体式设备?还是前端识别与更专业门禁设备的结合模式。再者,则是根据系统的复杂性,比如对系统稳定性或者识别速度等方面,来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应用产品。这款产品既可以是国产设备,也同样可以是进口设备。

  三、移动互联网不再沉寂,应用于智能识别

  在中国,6月4日,网易开始对网易邮箱的人脸识别登陆系统进行公测;同期,盛大也发布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App“智能相册”。短短半年时间,国内外已经有多家IT互联网企业推出了有关面部识别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9·11”事件发生后,为了遏制恐怖袭击,美国对面部识别技术更加重视,并且在安防领域被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虽然近几年在民用市场上也开始能见到使用面部识别技术产品的身影,但是基本还是集中在门禁、考勤和监控系统,仍旧摆脱不了安全领域的束缚。唯一的创新来自于数码相机行业,2006年,尼康公司率先将面部识别技术运用到了自己产品当中,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相机可以在拍摄时自动搜寻人脸并进行优先对焦。在尼康的引领下,面部识别技术也被其他厂商普遍采用,成为了数码相机的标配。

  虽然相机行业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但是并没有对这门技术和相机行业带来任何根本改变,它只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相机内置的人脸识别功能只是使拍人像时照片能更清楚一些,仅此而已。不过,互联网和IT企业的介入使面部识别技术的命运正在发生改变。

  互联网巨头近两年的一系列对面部识别技术公司的收购,正在让面部识别技术重获新生。智能移动设备在过去几年当中的迅速普及为面部识别技术带来了新的机会,手机和电脑上像素愈来愈高的摄像头帮助面部识别技术在传统的安全服务之外,开拓出众多新的应用场景。

  2010年年底,Facebook在美国率先推出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TagSuggestions”功能,并于2011年6月将这一功能扩展到了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作为回应,谷歌也于2011年12月在Google上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FindMyFace”,允许用户通过面部识别功能,自动寻找好友相册中自己的身影。

  刚刚被Facebook收购的Face.com最近也在AppStore中推出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手机拍照应用KLIK。这款应用所主打的并不是丰富的滤镜功能,而是社交分享功能。它能够在拍照过程中就自动将拍摄对象的身份从画面中识别出来,并且迅速分享到用户关联的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账户。同样是对相机功能进行改进,互联网企业与相机厂商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

  3个月前,Facebook对Instagram的收购曾经在业界引起轰动,从Instagram到Face.com,Facebook在照片社交方面的野心可见一斑。这次KLIK的推出应该只是一次试水,可以预测Facebook未来必定会将KLIK与Instagram进行深度整合。

  Face.com其实也在摸索如何基于人脸识别建立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今年3月,Face.com宣布为API增加了新的年龄识别功能,该功能可以估算照片中人物的大概年龄,而这将有助于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程度。IT巨头英特尔也有着类似的计划,根据路透社的消息,英特尔正在将面部识别技术整合进电视机机顶盒当中,使得机顶盒能够识别出电视机前观众的性别和年龄,从而为广告投放提供重要参考。据称,英特尔这款机顶盒产品预计今年年底就会上市。

  结语:

  从最初的安防领域到如今的互联网智能识别领域,生物识别经历风风雨雨,在扩大应用的同时,丰富了生物识别自身的意义。由此,我们队生物识别的领域从安防门禁、楼宇对讲扩展到网络社交、安全防范领域。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生物识别技术想要走得更远,那么无论从技术上还是道德上,都还有许多的难关需要攻克。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